后数字图书馆时代的图书馆新空间服务模式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前言 | 第8-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5-16页 |
1.3.3 论文结构思路 | 第16-17页 |
2 图书馆新空间服务模式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7-30页 |
2.1 后数字图书馆时代 | 第17-20页 |
2.1.1 后数字图书馆时代的涵义 | 第17-18页 |
2.1.2 后数字图书馆时代的图书馆空间发展现状 | 第18-20页 |
2.2 图书馆新空间服务概念的引入 | 第20-23页 |
2.2.1 新空间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2页 |
2.2.2 新空间服务的提出 | 第22-23页 |
2.3 图书馆新空间服务的理论基础 | 第23-30页 |
2.3.1 后数字图书馆时代的图书馆用户需求理论 | 第23-27页 |
2.3.2 图书馆新空间服务的社会价值理论 | 第27-30页 |
3 公共图书馆新空间服务模式构建 | 第30-49页 |
3.1 图书馆新空间服务模式构建前提及原则 | 第31-34页 |
3.1.1 图书馆新空间服务模式构建前提 | 第31-32页 |
3.1.2 图书馆新空间服务模式构建原则 | 第32-34页 |
3.2 图书馆新空间服务环境布局模块分析 | 第34-38页 |
3.2.1 和谐的物理环境 | 第34-36页 |
3.2.2 浓厚的人文氛围 | 第36-38页 |
3.3 图书馆新空间服务资源创新模块分析 | 第38-44页 |
3.3.1 引进先进技术及设备打造“创客空间” | 第38-41页 |
3.3.2 整合拓展服务资源提供“信息共享空间” | 第41-44页 |
3.4 图书馆新空间服务馆员素质模块分析 | 第44-48页 |
3.4.1 图书馆员专业技能的提高 | 第44-46页 |
3.4.2 图书馆员责任愿景的培养 | 第46-48页 |
3.5 图书馆新空间服务模式构建应避免的误区 | 第48-49页 |
4 案例分析——上海图书馆 | 第49-53页 |
4.1 新空间 | 第49-50页 |
4.2 新服务 | 第50-51页 |
4.3 新馆员 | 第51-53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个人简历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