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7-10页 |
1.1.1 短电弧加工研究现状 | 第7-9页 |
1.1.2 电熔爆加工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短电弧加工机理分析 | 第12-24页 |
2.1 短电弧加工的定义及原理 | 第12-14页 |
2.2 短电弧加工中放电过程的分析 | 第14-17页 |
2.3 短电弧加工中的材料去除原理分析 | 第17-19页 |
2.3.1 溅射作用的热源 | 第17-18页 |
2.3.2 溅射去除过程中材料的抛出过程 | 第18-19页 |
2.4 短电弧加工的放电过程及材料去除过程的变化 | 第19-23页 |
2.4.1 放电过程的实验分析 | 第19-21页 |
2.4.2 短电弧加工过程中材料的去除过程 | 第21-23页 |
2.5 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影响短电弧加工的因素分析 | 第24-28页 |
3.1 电极材料与短电弧加工极性效应的关系 | 第24-25页 |
3.2 短电弧加工中电参数与加工效率和表面质量的关系 | 第25-27页 |
3.2.1 电参数对加工效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3.2.2 电参数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3.3 工作介质对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的影响 | 第27页 |
3.4 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不同电极材料和结构的加工试验与分析 | 第28-43页 |
4.1 镍基高温合金In625的机械性能及短电弧加工性能 | 第28-30页 |
4.1.1 镍基高温合金的机械加工性能 | 第28-29页 |
4.1.2 镍基高温合金的短电弧加工特性 | 第29-30页 |
4.2 紫铜电极加工镍基高温合金的实验及分析 | 第30-31页 |
4.2.1 实验目的 | 第30页 |
4.2.2 实验条件 | 第30-31页 |
4.3 紫铜电极对镍基高温合金的短电弧加工实验参数及结果分析 | 第31-35页 |
4.3.1 紫铜电极在不同的电压作用下材料去除量的变化 | 第32-33页 |
4.3.2 紫铜电极套料深度与净去除量和电极损耗的关系 | 第33-35页 |
4.4 石墨电极加工镍基高温合金的试验及分析 | 第35-40页 |
4.4.1 实验目的 | 第35页 |
4.4.2 实验条件 | 第35-36页 |
4.4.3 石墨电极对镍基高温合金加工的实验参数及实验结果 | 第36-37页 |
4.4.4 石墨电极在不同电压下材料去除量的变化 | 第37-38页 |
4.4.5 石墨电极短电弧加工中电极损耗与加工深度之间的关系 | 第38-40页 |
4.5 紫铜电极与石墨电极加工的比较 | 第40-42页 |
4.6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镍基高温合金的正交试验与分析 | 第43-49页 |
5.1 短电弧加工镍基高温合金的正交试验设计 | 第43-44页 |
5.1.1 针对正交实验结果的极差分析法 | 第43页 |
5.1.2 正交表的确定 | 第43-44页 |
5.2 实验目的 | 第44页 |
5.3 实验设备 | 第44页 |
5.4 三种参数对镍基高温合金In625表面质量影响的正交试验与分析 | 第44-48页 |
5.4.2 正交试验结果计算及分析 | 第45-46页 |
5.4.3 镍基高温合金In625加工表面热影响层性能分析 | 第46-48页 |
5.5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9-50页 |
6.1 结论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