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基本框架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5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新能源企业相关概念与理论分析 | 第17-27页 |
2.1 新能源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2.1.1 新能源 | 第17-18页 |
2.1.2 新能源企业 | 第18页 |
2.1.3 新能源产业 | 第18-19页 |
2.2 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理论分析 | 第19-21页 |
2.2.1 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中的信息不对称分析 | 第19-20页 |
2.2.2 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中的委托代理分析 | 第20页 |
2.2.3 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中的资源产权分析 | 第20-21页 |
2.3 新能源企业环境效应价值相关理论 | 第21-27页 |
2.3.1 自然资源价值理论 | 第21-23页 |
2.3.2 环境价值理论 | 第23-24页 |
2.3.3 环境资源价值补偿理论 | 第24-27页 |
第三章 新能源产业发展与财务绩效评价方法分析 | 第27-42页 |
3.1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 第27-34页 |
3.1.1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模 | 第27-30页 |
3.1.2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速度 | 第30-32页 |
3.1.3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结构 | 第32-34页 |
3.2 新能源产业发展与国民经济适应性分析 | 第34-36页 |
3.2.1 新能源产业与可持续发展 | 第34页 |
3.2.2 新能源产业与循环经济 | 第34-35页 |
3.2.3 新能源产业与低碳经济 | 第35-36页 |
3.2.4 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与新能源产业发展 | 第36页 |
3.3 现行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方法及特点 | 第36-42页 |
3.3.1 现行财务绩效评价方法 | 第36-39页 |
3.3.2 现行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特点 | 第39-42页 |
第四章 新能源企业环境效应价值测算与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建立 | 第42-54页 |
4.1 新能源企业现行财务绩效评价中环境价值问题分析 | 第42-43页 |
4.1.1 新能源企业环境效应调查分析 | 第42页 |
4.1.2 环境效应价值缺失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 第42-43页 |
4.2 新能源企业环境效应价值测算与分析 | 第43-47页 |
4.2.1 资源节约价值测算 | 第43-44页 |
4.2.2 环境改良价值测算 | 第44-46页 |
4.2.3 新能源企业环境效应价值测算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4.3 考虑环境效应的新能源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7-54页 |
4.3.1 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47-48页 |
4.3.2 评价方法 | 第48-51页 |
4.3.3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51-54页 |
第五章 基于环境效应的新能源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 第54-72页 |
5.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54-55页 |
5.1.1 样本选取 | 第54页 |
5.1.2 数据来源 | 第54-55页 |
5.2 数据预处理 | 第55-56页 |
5.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5-56页 |
5.2.2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第56页 |
5.3 新能源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实证因子分析 | 第56-65页 |
5.3.1 因子分析的可行性检验 | 第56-57页 |
5.3.2 确定因子方差贡献率与提取公因子 | 第57-59页 |
5.3.3 因子解释与命名 | 第59-60页 |
5.3.4 计算因子得分 | 第60-64页 |
5.3.5 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64页 |
5.3.6 新能源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综合得分排序 | 第64-65页 |
5.4 实证研究结果评价与分析 | 第65-68页 |
5.4.1 财务绩效评价方法与指标权重分析 | 第65-66页 |
5.4.2 环境效应价值评价结果分析 | 第66-67页 |
5.4.3 财务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5.5 结论与建议 | 第68-72页 |
5.5.1 研究结论 | 第68-69页 |
5.5.2 政策建议 | 第69-7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附录 | 第80-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