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各类型土与地基论文--黄土与地基论文

黄土的结构性与湿载变形特性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29页
    1.1 概述第11-12页
        1.1.1 黄土的特征第11页
        1.1.2 黄土的分类第11-12页
    1.2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3 黄土的结构性研究现状第13-21页
        1.3.1 黄土结构的微细观研究第14-15页
        1.3.2 黄土结构的固体力学研究第15-16页
        1.3.3 黄土结构性的土力学研究第16-21页
    1.4 黄土的压缩、湿陷变形特性研究现状第21-25页
        1.4.1 考虑结构性的黄土变形特性研究第21-22页
        1.4.2 黄土湿陷性评价的对比研究第22-23页
        1.4.3 黄土压缩、湿陷变形影响因素的研究第23-25页
    1.5 研究内容第25-29页
        1.5.1 原状黄土的物理特性对初始结构性的综合影响研究第25-26页
        1.5.2 原状黄土的初始结构性对其压缩特性的影响研究第26页
        1.5.3 应力应变曲线及体变曲线统一描述形式的研究第26-27页
        1.5.4 原状黄土的压缩特性研究第27页
        1.5.5 考虑结构性的黄土变形评价方法研究第27-29页
2 黄土物理特性对其初始结构性的综合影响研究第29-54页
    2.1 试验用土第29-30页
    2.2 黄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第30-36页
        2.2.1 试样制备第31页
        2.2.2 试验方案第31-32页
        2.2.3 试验结果第32-36页
    2.3 黄土的结构性分析第36-43页
        2.3.1 黄土结构强度分析第37-40页
        2.3.2 黄土扰动及浸水结构性分析第40-43页
    2.4 黄土物理特性对其构度的影响研究第43-52页
        2.4.1 构度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第43-44页
        2.4.2 构度与密度指标之间的关系第44-45页
        2.4.3 构度与物理状态指标之间的关系第45-48页
        2.4.4 构度与综合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第48-51页
        2.4.5 实例验证第51-52页
    2.5 本章小结第52-54页
3 应力应变曲线与体变曲线的统一描述方法研究第54-86页
    3.1 主要的非线性应力应变模型第54-56页
        3.1.1 硬化型应力应变曲线第54-55页
        3.1.2 软化型应力应变曲线第55-56页
    3.2 复合幂-指数模型的提出第56-58页
    3.3 幂-指数模型参数的求解第58-60页
        3.3.1 参数k第58页
        3.3.2 参数a,m第58-59页
        3.3.3 参数b、n第59-60页
    3.4 幂-指数模型的性质第60-61页
        3.4.1 切线模量第60-61页
        3.4.2 泊松比第61页
        3.4.3 峰值强度q_p与峰值应变ε_p第61页
    3.5 试验方案及结果第61-65页
        3.5.1 试验方案第61-62页
        3.5.2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62-65页
    3.6 模型的对比研究第65-70页
        3.6.1 软化型应力应变曲线对比第65-66页
        3.6.2 硬化型应力应变曲线对比第66-68页
        3.6.3 经典实例对比分析第68-70页
    3.7 幂-指数模型应用第70-85页
        3.7.1 模型应用及分析第70-78页
        3.7.2 应力应变曲线及体变曲线预测第78-81页
        3.7.3 构度与临界围压的关系研究第81-85页
    3.8 本章小结第85-86页
4 原状黄土的压缩特性研究第86-114页
    4.1 研究思路第86-88页
    4.2 试验方案第88页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88-99页
        4.3.1 应力应变曲线第88-96页
        4.3.2 压缩曲线第96-99页
    4.4 黄土的压缩曲线归一化特性研究第99-110页
        4.4.1 压缩曲线的归一化第99-106页
        4.4.2 实例验证第106-110页
    4.5 黄土的初始结构性对其压缩特性的影响研究第110-113页
        4.5.1 构度与压缩屈服应力的关系第110-112页
        4.5.2 实例验证第112-113页
    4.6 本章小结第113-114页
5 考虑结构性的黄土变形评价方法研究第114-142页
    5.1 湿陷性指标的计算第115-117页
        5.1.1 自重湿陷系数的计算第115-116页
        5.1.2 湿陷系数的计算第116页
        5.1.3 湿陷起始压力的计算第116-117页
        5.1.4 增湿湿陷系数的计算第117页
    5.2 压缩性指标的计算第117-119页
        5.2.1 压缩系数的计算第117-118页
        5.2.2 增湿压缩系数的计算第118页
        5.2.3 饱和压缩系数的计算第118页
        5.2.4 其它压缩性指标的计算第118-119页
    5.3 黄土湿陷性、压缩性评价第119-121页
        5.3.1 黄土湿陷性的评价第119-121页
        5.3.2 黄土压缩性的评价第121页
    5.4 本方法计算的必要条件第121-122页
    5.5 黄土湿陷性分析方法的区别第122-124页
        5.5.1 传统室内试验法和现场浸水试坑试验法第122-123页
        5.5.2 考虑结构性的方法和传统室内试验法第123-124页
    5.6 实例验证第124-141页
        5.6.1 西安市月登阁村黄土浸水试坑场地第124-135页
        5.6.2 西安财经学院新校区黄土浸水试坑场地第135-136页
        5.6.3 西安其它场地第136-137页
        5.6.4 陕西渭北蒲城电厂黄土浸水试坑场地第137-138页
        5.6.5 关中地区某黄土浸水试坑场地第138-139页
        5.6.6 宁夏扶贫扬黄扩灌工程11号泵站黄土浸水试坑场地第139页
        5.6.7 宝兰客专某黄土隧道场地第139-141页
    5.7 本章小结第141-142页
6 西安地铁5号线黄土湿陷性分析第142-160页
    6.1 工程概况第143页
    6.2 浅埋基础地基湿陷等级评价存在的问题第143-144页
    6.3 荣长段黄土场地及地基湿陷性评价第144-159页
        6.3.1 湿陷量预测及湿陷性评价第145-151页
        6.3.2 场地湿陷性对比分析第151-158页
        6.3.3 隧道及附属工程地基湿陷性评价第158-159页
    6.4 本章小结第159-160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60-163页
    7.1 结论第160-162页
    7.2 创新点第162页
    7.3 展望第162-163页
致谢第163-164页
参考文献第164-172页
附录: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第172页

论文共1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类非线性自由流和多孔渗流耦合模型的有限元方法研究
下一篇: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