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6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结构振动控制概述 | 第11-13页 |
| ·主动控制 | 第11-12页 |
| ·被动控制 | 第12-13页 |
| ·半主动控制 | 第13页 |
| ·混合控制 | 第13页 |
| ·压电智能结构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 ·网壳结构减震控制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2 结构主动控制概述 | 第16-26页 |
| ·引言 | 第16页 |
| ·主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 第16-17页 |
| ·主动控制的减震机理 | 第17-18页 |
| ·主动控制算法 | 第18-24页 |
| ·最优控制算法 | 第19页 |
| ·受控结构的状态空间描述 | 第19-20页 |
| ·确定性激励下的线性二次型(LQR)经典最优控制 | 第20-23页 |
| ·随机性激励下的线性二次型Gauss(LQG)控制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 3 压电理论介绍、压电主动杆件设计及测试 | 第26-43页 |
| ·引言 | 第26页 |
| ·压电材料介绍 | 第26-28页 |
| ·压电效应 | 第26-27页 |
| ·压电材料的发展 | 第27-28页 |
| ·压电材料的本构关系—压电方程 | 第28-31页 |
| ·压电主动杆件设计 | 第31-33页 |
| ·压电片 | 第31页 |
| ·压电堆 | 第31-32页 |
| ·压电主动杆件的设计 | 第32-33页 |
| ·压电主动杆件测试 | 第33-42页 |
| ·压电堆基本参数 | 第33-34页 |
| ·理论值(理想状态) | 第34-35页 |
| ·压电主动杆件测试 | 第35-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4 空间网壳模型结构设计及主动控制数值分析 | 第43-55页 |
| ·引言 | 第43页 |
| ·压电网壳模型结构设计 | 第43页 |
| ·网壳模型结构分析基本假定 | 第43-44页 |
| ·数值分析的目的和主要步骤 | 第44-45页 |
| ·LQR最优控制下的数值分析 | 第45-54页 |
| ·地震波的选取与调整 | 第45-46页 |
| ·地震作用下的LQR最优控制比较分析 | 第46-5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5 空间网壳模型结构主动抗震控制试验研究 | 第55-71页 |
| ·引言 | 第55页 |
| ·网壳模型结构主动抗震控制试验 | 第55-56页 |
| ·试验设备 | 第56-63页 |
| ·压电堆及压电主动杆件 | 第57页 |
| ·信号发生器 | 第57页 |
| ·功率放大器 | 第57-58页 |
| ·激振器 | 第58页 |
| ·加速度测量仪及传感器 | 第58-59页 |
| ·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 | 第59-61页 |
| ·数据采集转换卡 | 第61-62页 |
| ·电路板 | 第62-63页 |
| ·压电主动杆件位置布置与加速度测点布置 | 第63-64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4-69页 |
| ·正弦波(调幅至加速度度峰值为300gal) | 第64-67页 |
| ·El centro地震波(调幅至加速度度峰值为500gal) | 第67-69页 |
| ·分析与结论 | 第69-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 ·主要研究结果 | 第71-72页 |
| ·研究展望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