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自由理论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 梁启超自由理论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梁启超自由理论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2页 |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梁启超自由理论的形成 | 第14-26页 |
一 梁启超自由理论形成的社会背景 | 第14-16页 |
(一)经济发展形态及历史状况 | 第14-15页 |
(二)政治体制演变及历史状况 | 第15-16页 |
二 梁启超自由思想的哲学来源 | 第16-21页 |
(一)梁启超政治层面自由思想哲学来源 | 第16-18页 |
(二)梁启超社会主体层面自由思想哲学来源 | 第18-21页 |
1. 自然人性论 | 第18-19页 |
2.经验人性论 | 第19页 |
3.理性人性论 | 第19-21页 |
三 梁启超自由理论的形成过程 | 第21-26页 |
(一)梁启超治学基本精神的确立 | 第21页 |
(二)西学与中用自由向度的选择 | 第21-22页 |
(三)西学与中学的自由思想的融合 | 第22-23页 |
(四)自由思想的中用理论的形成 | 第23-26页 |
第二章 梁启超自由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26-42页 |
一 梁启超对自由的意义的认定与追求 | 第26-33页 |
(一)梁启超自由的界定及内涵 | 第26-29页 |
1. 自由具有普适性 | 第26页 |
2.自由重在政治性 | 第26-27页 |
3.自由注重团体性 | 第27-28页 |
4.自由须除奴隶性 | 第28-29页 |
(二)梁启超精神自由的实质 | 第29-31页 |
1.变奴隶为国民 | 第29页 |
2.变精神为动力 | 第29-30页 |
3.精神自由的内容 | 第30-31页 |
(三)梁启超政治自由的内容 | 第31-32页 |
(四)梁启超经济自由的内容 | 第32-33页 |
二 梁启超实现自由的途径 | 第33-42页 |
(一)变境遇,除旧制 | 第33-35页 |
(二)立宪法,变司法 | 第35-38页 |
(三)兴民权,开民智 | 第38-42页 |
第三章 梁启超自由理论的时代影响与历史价值 | 第42-50页 |
一 梁启超自由理论的时代影响 | 第42-45页 |
(一)推进了中国民主思想的传播 | 第42-43页 |
(二)影响了中国政治体制的变革 | 第43-44页 |
(三)刺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 第44-45页 |
二 梁启超自由理论的历史价值 | 第45-50页 |
(一)开辟了洋为中用的文明借鉴方式 | 第45-47页 |
(二)发展了循序渐进的政治改革方式 | 第47-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后记 | 第56-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