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交通运输建筑、邮电通信建筑、广播电视建筑论文--航空(港)站、机场论文

航站楼室内公共空间发展现状暨咸阳机场T3A航站楼室内设计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11-23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1-14页
        1.1.1 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第11-12页
        1.1.2 航空运输业迅猛发展背景下的航站楼公共空间室内设计倾向第12-13页
        1.1.3 我国航站楼室内公共空间发展现状第13-14页
        1.1.4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A航站楼的建设及室内公共空间概况第14页
    1.2 课题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第14-17页
        1.2.1 航站楼建筑公共空间的相关概念第14-16页
        1.2.2 T3A航站楼公共空间室内设计的范围界定第16-17页
    1.3 课题研究与讨论的问题第17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1 国内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2 国外研究现状第18页
    1.5 课题研究方法及框架第18-21页
        1.5.1 课题研究方法第18-20页
        1.5.2 课题研究的框架第20-21页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1-23页
2 我国航站楼建筑公共空间室内设计概述第23-49页
    2.1 我国航站楼建筑公共空间室内设计分类第23页
    2.2 我国航站楼建筑公共空间室内物理特点第23-26页
        2.2.1 物理的环境—舒适健康第23-25页
        2.2.2 秩序的环境—统一变化第25页
        2.2.3 可读的环境—逻辑明确第25-26页
    2.3 我国航站楼建筑公共空间室内性格特点第26-27页
    2.4 我国航站楼建筑公共空间室内类别第27-31页
        2.4.1 固定空间—功能明确,界定清晰第27-28页
        2.4.2 开放空间—均质性强,互相渗透第28-29页
        2.4.3 多义空间—属性模糊,功能含蓄第29-30页
        2.4.4 时效空间—因时而异,复合性强第30页
        2.4.5 视景空间—屋中有景,空间延续第30-31页
    2.5 我国航站楼建筑室内公共空间构成要素第31-37页
        2.5.1 固定元素第32-33页
        2.5.2 半固定元素第33-35页
        2.5.3 非固定元素第35-37页
    2.6 我国航站楼建筑公共空间室内素材特点第37-43页
        2.6.1 尺度第37-38页
        2.6.2 材料第38-41页
        2.6.3 色彩第41页
        2.6.4 采光第41-43页
    2.7 我国航站楼公共空间室内设计主要影响因素第43-47页
        2.7.1 旅客因素第43页
        2.7.2 空间因素第43-44页
        2.7.3 结构因素第44页
        2.7.4 形象因素第44-45页
        2.7.5 经济因素第45-47页
    2.8 总结第47-49页
3 我国机场航站楼公共空间室内设计案例分析第49-99页
    3.1 案例分析策略第49-50页
    3.2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第50-63页
        3.2.1 选取依据第50页
        3.2.2 项目概述第50-51页
        3.2.3 规划设计第51-54页
        3.2.4 室内设计特点第54-60页
        3.2.5 公共空间室内设计第60-63页
    3.3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1航站楼第63-74页
        3.3.1 选取依据第63-64页
        3.3.2 项目概述第64-65页
        3.3.3 规划设计第65-66页
        3.3.4 室内设计特点第66-71页
        3.3.5 公共空间室内设计第71-74页
    3.4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T3航站楼第74-85页
        3.4.1 选取依据第74-75页
        3.4.2 项目概述第75页
        3.4.3 规划设计第75-77页
        3.4.4 室内设计特点第77-81页
        3.4.5 公共空间室内设计第81-85页
    3.5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T1航站楼第85-97页
        3.5.1 选取依据第85-86页
        3.5.2 项目概述第86页
        3.5.3 规划设计第86-88页
        3.5.4 室内设计特点第88-93页
        3.5.5 公共空间室内设计第93-97页
    3.6 总结第97-99页
4 我国航站楼公共空间室内设计策略初探第99-109页
    4.1 我国航站楼公共空间室内设计基本原则第99-100页
        4.1.1 舒适人性化原则第99页
        4.1.2 高效便捷性原则第99页
        4.1.3 整体形象突出原则第99-100页
    4.2 我国航站楼公共空间室内设计基本策略第100-108页
        4.2.1 结构美学第100-101页
        4.2.2 风格及色彩第101-102页
        4.2.3 材料使用第102-104页
        4.2.4 光环境第104页
        4.2.5 标识设计第104-106页
        4.2.6 人性化设计第106-108页
    4.3 小结第108-109页
5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A航站楼公共空间室内设计分析第109-159页
    5.1 项目简介第109-115页
        5.1.1 规划概况第109-111页
        5.1.2 建筑设计第111-114页
        5.1.3 流线设计第114-115页
    5.2 室内设计特点第115-132页
        5.2.1 造型风格—流畅动感,现代轻盈第115页
        5.2.2 建筑结构—经济合理,逻辑清晰第115-117页
        5.2.3 空间序列—流线便捷,因地制宜第117-120页
        5.2.4 色彩设计—干净现代,地域提炼第120-123页
        5.2.5 室内采光—宽敞明亮,透光良好第123-125页
        5.2.6 材料使用—金石并用,科技十足第125-126页
        5.2.7 标识系统—直观清晰,逻辑简洁第126-127页
        5.2.8 商业布置—独具匠心,氛围浓厚第127-129页
        5.2.9 陈设绿化—布置简单,中规中矩第129-130页
        5.2.10人性化设施—完整齐备,创意独特第130-132页
    5.3 公共空间室内设计第132-158页
        5.3.1 办票大厅第132-138页
        5.3.2 迎客大厅第138-143页
        5.3.3 国内到达行李提取大厅第143-148页
        5.3.4 连接廊第148-153页
        5.3.5 候机指廊第153-158页
    5.4 总结—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A航站楼室内设计综合评价第158-159页
6 航站楼发展展望及对室内设计的影响第159-163页
    6.1 体量增大,功能复杂化第159页
    6.2 建筑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第159-160页
    6.3 建筑形象地域化,多样化第160页
    6.4 建筑信息化,智能化第160-163页
结语第163-165页
致谢第165-167页
参考文献及资料第167-169页
图表目录第169-175页
    图录第169-173页
    表录第173-175页
附录一 硕士期间参与项目第175-177页
附录二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A航站楼平面及剖面图第177-185页

论文共1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软土地层地铁盾构施工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法研究
下一篇:典型行业VOCs排污收费政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