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4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4 主要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25页 |
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2.1.1 地方政府平台公司的界定 | 第14页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2.1.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2.1.4 研究评述 | 第19-20页 |
2.2 政府融资理论 | 第20-21页 |
2.2.1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0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页 |
2.2.3 融资理论 | 第20-21页 |
2.3 风险管理理论 | 第21-23页 |
2.3.1 风险管理的概念 | 第21页 |
2.3.2 风险管理的过程和方法 | 第21-23页 |
2.4 相关工具运用 | 第23-25页 |
2.4.1 层次分析法(AHP) | 第23页 |
2.4.2 德尔菲法(DelphiMethod) | 第23-24页 |
2.4.3 模糊综合评价 | 第24-25页 |
第三章 CDX公司现状分析 | 第25-33页 |
3.1 CDX公司基本情况 | 第25-26页 |
3.1.1 CDX公司简介 | 第25页 |
3.1.2 CDX公司区域经济环境 | 第25-26页 |
3.1.3 CDX公司的行业地位 | 第26页 |
3.2 CDX公司的运营情况 | 第26-29页 |
3.2.1 CDX公司股权结构 | 第26页 |
3.2.2 CDX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 第26页 |
3.2.3 CDX公司内控机制 | 第26-27页 |
3.2.4 CDX公司资信状况 | 第27-28页 |
3.2.5 CDX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 第28-29页 |
3.3 CDX公司财务指标情况 | 第29-31页 |
3.3.1 偿债能力分析 | 第29-30页 |
3.3.2 盈利能力分析 | 第30页 |
3.3.3 资产运营效率分析 | 第30-31页 |
3.4 CDX公司的资金投向和融资渠道 | 第31页 |
3.5 CDX公司实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 第31-33页 |
第四章 CDX公司风险识别 | 第33-40页 |
4.1 CDX公司潜在风险的分析和识别 | 第33-37页 |
4.1.1 政策风险 | 第33-34页 |
4.1.2 管理风险 | 第34-35页 |
4.1.3 投资风险 | 第35-36页 |
4.1.4 融资风险 | 第36-37页 |
4.2 CDX公司的风险因素清单的构建 | 第37-40页 |
第五章 CDX公司风险评价 | 第40-59页 |
5.1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40-41页 |
5.1.1 CDX公司风险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40-41页 |
5.1.2 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41页 |
5.2 确定指标评语集 | 第41-42页 |
5.3 风险指标的判断矩阵及赋权 | 第42-48页 |
5.3.1 指标权重计算方法 | 第42-43页 |
5.3.2 CDX公司风险一级指标的判断矩阵 | 第43-44页 |
5.3.3 CDX公司风险二级指标的判断矩阵及赋权 | 第44-45页 |
5.3.4 CDX公司风险三级指标的判断矩阵及赋权 | 第45-48页 |
5.4 评价数据的采集 | 第48-49页 |
5.5 模糊运算 | 第49-54页 |
5.5.1 确定CDX公司风险评价因素集 | 第49-50页 |
5.5.2 确定CDX公司风险评价评语集 | 第50页 |
5.5.3 确定CDX公司风险评价指标权重w | 第50-51页 |
5.5.4 构造CDX公司风险评价模糊评判矩阵 | 第51页 |
5.5.5 计算CDX公司风险一级模糊评价 | 第51-53页 |
5.5.6 计算CDX公司风险二级模糊评价 | 第53-54页 |
5.5.7 计算CDX公司风险三级模糊评价 | 第54页 |
5.6 风险评价结果和分析 | 第54-59页 |
5.6.1 总体评价结果分析 | 第54页 |
5.6.2 分项评价结果分析 | 第54-59页 |
第六章 CDX公司风险应对 | 第59-63页 |
6.1 融资风险的应对 | 第59-60页 |
6.1.1 合理控制债务规模 | 第59页 |
6.1.2 大力拓宽融资渠道 | 第59-60页 |
6.1.3 完善资金使用计划 | 第60页 |
6.2 政策风险的应对 | 第60-61页 |
6.2.1 积极研究把握国家政策导向 | 第60页 |
6.2.2 推动公司市场化转型 | 第60-61页 |
6.2.3 完善财税体制改革 | 第61页 |
6.3 投资风险的应对 | 第61-62页 |
6.3.1 增大经营性项目的投资 | 第61页 |
6.3.2 完善非经营性项目的付费 | 第61-62页 |
6.4 管理风险的应对 | 第62-63页 |
6.4.1 完善人才队伍建设 | 第62页 |
6.4.2 建立差异化的激励机制 | 第62页 |
6.4.3 搭建现代企业制度 | 第62-6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7.1 本文的研究结论 | 第63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附录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