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案例概述 | 第8-11页 |
1.1 案情介绍 | 第8-9页 |
1.2 判决结果 | 第9-10页 |
1.3 本案引发的主要争议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本案涉及问题的法律分析 | 第11-25页 |
2.1 公民个人信息概述 | 第11-12页 |
2.1.1 公民个人信息的概念 | 第11页 |
2.1.2 我国《刑法》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 | 第11-12页 |
2.2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律分析 | 第12-15页 |
2.2.1 从主观方面对本案行为进行认定 | 第13页 |
2.2.2 从客观方面对本案行为进行认定 | 第13-15页 |
2.3 本案涉及的电子证据的法律分析 | 第15-17页 |
2.4 本案涉及问题的认定争议分析 | 第17-25页 |
2.4.1 黄琰在共同犯罪中是否属于从犯 | 第17-19页 |
2.4.2 本案一审判决是否违反《刑法》的溯及力 | 第19-21页 |
2.4.3 对韩明和张金峰是否应当从重处罚 | 第21-22页 |
2.4.4 按最新《解释》,对韩、范、龚该如何定罪量刑 | 第22-25页 |
第三章 由本案所引发的法律思考 | 第25-29页 |
3.1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立法 | 第25-27页 |
3.1.1 加强对特殊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 第25页 |
3.1.2 通过立法明确个人信息电子证据的搜集和认定 | 第25-26页 |
3.1.3 引入被遗忘权制度 | 第26页 |
3.1.4 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 | 第26-27页 |
3.2 加强个人信息收集主体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管 | 第27页 |
3.3 增强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 | 第27-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致谢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