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半导体技术论文--发光器件论文

掺杂型热致延迟荧光器件及其电致发光机制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28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有机材料用于发光二极管的发展历程第10-15页
    1.3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光电性能参数第15-17页
    1.4 延迟荧光的基本原理第17-18页
    1.5 掺杂型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基本发光机制第18-20页
    1.6 基于热致延迟荧光材料的掺杂型有机发光二极管第20-26页
    1.7 热致延迟荧光体系的优势及局限性第26-28页
2 基于载流子陷阱捕获式发光的绿光热致延迟荧光器件第28-47页
    2.1 引言第28-29页
    2.2 两种发光机制的应用及比较第29-43页
    2.3 通过促进载流子陷阱捕获过程来提高绿光器件的光电性能第43-45页
    2.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3 基于载流子陷阱捕获式发光的蓝光热致延迟荧光器件第47-64页
    3.1 引言第47页
    3.2 对蓝光热致延迟荧光客体的基本特性表征第47-52页
    3.3 载流子陷阱捕获式发光机制在蓝光器件中的探究及应用第52-62页
    3.4 本章小结第62-64页
4 基于蓝光热致延迟荧光材料的黄光器件第64-81页
    4.1 引言第64-65页
    4.2 对黄光热致延迟荧光客体的基本性能表征第65-68页
    4.3 基于普通荧光主体的单层发光层黄光器件的构建及探究第68-71页
    4.4 基于热致延迟荧光主体的单层发光层黄光器件的构建及探究第71-76页
    4.5 基于对称型多层发光层的高效黄光器件的构建及探究第76-79页
    4.6 本章小结第79-81页
5 外重原子和热致延迟荧光协同效应第81-94页
    5.1 引言第81-82页
    5.2 外重原子对热致延迟荧光分子反向隙间窜越过程的影响第82-85页
    5.3 外重原子对主客体间能量转移过程的影响第85-89页
    5.4 基于外重原子和热致延迟荧光协同效应的绿光器件第89-93页
    5.5 本章小结第93-94页
总结与展望第94-96页
致谢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8页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硅基微纳波导器件研究
下一篇:用于大面积透明柔性光电器件的聚酰亚胺基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