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各类型职业技术学校论文--中等专业学校论文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4页
    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第8-11页
        1.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综述第8-9页
        1.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第9-11页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思路第11-12页
        1.3.1 研究目标第11页
        1.3.2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3.3 研究思路第12页
    1.4 研究意义第12-14页
        1.4.1 理论意义第12-13页
        1.4.2 现实意义第13-14页
第二章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概述第14-27页
    2.1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及特点第14-17页
        2.1.1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第14-15页
        2.1.2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第15-17页
    2.2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要方法及实施过程第17-21页
        2.2.1 头脑风暴教学法第17-18页
        2.2.2 案例教学法第18-19页
        2.2.3 项目教学法第19-20页
        2.2.4 角色扮演法第20-21页
    2.3 中等职业学校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21-27页
        2.3.1 中等职业学校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必要性分析第21-23页
        2.3.2 中等职业学校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第23-27页
第三章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学校的应用现状及问题第27-37页
    3.1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及特点第27-30页
        3.1.1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第27-28页
        3.1.2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特点第28-30页
    3.2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学校的应用现状及问题第30-34页
        3.2.1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学校的应用现状第30-31页
        3.2.2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学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第31-34页
    3.3 影响因素分析第34-37页
        3.3.1 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阻碍了新教法的实施第34页
        3.3.2 学校管理层推动教学改革的力度不够第34-35页
        3.3.3 师生双方缺乏适应新教法的能力和素质第35页
        3.3.4 政府部门对中职学校缺乏统筹安排第35-37页
第四章 在中职学校加强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的对策第37-46页
    4.1 完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第37-38页
        4.1.1 注重在校学习阶段对行动导向教学项目与过程的把握第37-38页
        4.1.2 注重在企业实习阶段对引导行为的强化和把握第38页
    4.2 加强教材建设第38-39页
        4.2.1 体现中职教育特色,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第38-39页
        4.2.2 明确教学实施过程,创新教材编写形式第39页
    4.3 建立新型的课堂管理模式第39-41页
        4.3.1 营造平等、民主的管理氛围第39-40页
        4.3.2 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第40-41页
        4.3.3 明确任务,提高学生参与度第41页
    4.4 加强对教师的相关培训第41-43页
        4.4.1 设立相关机构第42页
        4.4.2 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第42页
        4.4.3 提高教师的示范素质第42-43页
    4.5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第43-44页
        4.5.1 强化对文化课学习方法的指导第43-44页
        4.5.2 以激发兴趣作为学习方法指导的基础第44页
    4.6 建立配套考核评估体系第44-46页
第五章 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案例第46-52页
    5.1 天津第一商业学校基本情况第46-47页
        5.1.1 学校管理模式与工作体系第46-47页
        5.1.2 学校文化建设目标第47页
    5.2 天津第一商业学校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经验总结第47-52页
        5.2.1 应用情况介绍第47-49页
        5.2.2 主要成果与收获第49-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
下一篇:小型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