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 第8-11页 |
1.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 第8-9页 |
1.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1页 |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思路 | 第11-12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1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3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4.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4.2 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概述 | 第14-27页 |
2.1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及特点 | 第14-17页 |
2.1.1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 第14-15页 |
2.1.2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 第15-17页 |
2.2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要方法及实施过程 | 第17-21页 |
2.2.1 头脑风暴教学法 | 第17-18页 |
2.2.2 案例教学法 | 第18-19页 |
2.2.3 项目教学法 | 第19-20页 |
2.2.4 角色扮演法 | 第20-21页 |
2.3 中等职业学校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21-27页 |
2.3.1 中等职业学校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必要性分析 | 第21-23页 |
2.3.2 中等职业学校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 第23-27页 |
第三章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学校的应用现状及问题 | 第27-37页 |
3.1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及特点 | 第27-30页 |
3.1.1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 | 第27-28页 |
3.1.2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特点 | 第28-30页 |
3.2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学校的应用现状及问题 | 第30-34页 |
3.2.1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学校的应用现状 | 第30-31页 |
3.2.2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学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3.3 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37页 |
3.3.1 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阻碍了新教法的实施 | 第34页 |
3.3.2 学校管理层推动教学改革的力度不够 | 第34-35页 |
3.3.3 师生双方缺乏适应新教法的能力和素质 | 第35页 |
3.3.4 政府部门对中职学校缺乏统筹安排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在中职学校加强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的对策 | 第37-46页 |
4.1 完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 | 第37-38页 |
4.1.1 注重在校学习阶段对行动导向教学项目与过程的把握 | 第37-38页 |
4.1.2 注重在企业实习阶段对引导行为的强化和把握 | 第38页 |
4.2 加强教材建设 | 第38-39页 |
4.2.1 体现中职教育特色,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 第38-39页 |
4.2.2 明确教学实施过程,创新教材编写形式 | 第39页 |
4.3 建立新型的课堂管理模式 | 第39-41页 |
4.3.1 营造平等、民主的管理氛围 | 第39-40页 |
4.3.2 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 第40-41页 |
4.3.3 明确任务,提高学生参与度 | 第41页 |
4.4 加强对教师的相关培训 | 第41-43页 |
4.4.1 设立相关机构 | 第42页 |
4.4.2 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 | 第42页 |
4.4.3 提高教师的示范素质 | 第42-43页 |
4.5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 第43-44页 |
4.5.1 强化对文化课学习方法的指导 | 第43-44页 |
4.5.2 以激发兴趣作为学习方法指导的基础 | 第44页 |
4.6 建立配套考核评估体系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案例 | 第46-52页 |
5.1 天津第一商业学校基本情况 | 第46-47页 |
5.1.1 学校管理模式与工作体系 | 第46-47页 |
5.1.2 学校文化建设目标 | 第47页 |
5.2 天津第一商业学校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经验总结 | 第47-52页 |
5.2.1 应用情况介绍 | 第47-49页 |
5.2.2 主要成果与收获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