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各类型土与地基论文--其他论文

毛乌素沙漠风积砂力学特性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6页
    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2-31页
        1.2.1 毛乌素沙漠风积砂物理力学特性研究第12-15页
        1.2.2 砂土动力特性研究第15-30页
        1.2.3 桩体复合地基研究第30-31页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第31-35页
    1.4 主要创新点第35-36页
第二章 毛乌素沙漠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条件第36-53页
    2.1 毛乌素沙漠自然地理条件第36-37页
    2.2 毛乌素沙漠大气运动及气候特征第37-38页
    2.3 毛乌素沙漠地区水文水资源特征第38-41页
        2.3.1 毛乌素沙漠地区地表水系统第38-39页
        2.3.2 地下水系统第39-41页
    2.4 毛乌素沙漠地区地质构造第41页
    2.5 毛乌素沙漠地区地层条件第41-45页
    2.6 毛乌素沙漠地貌类型及风沙地貌第45-52页
        2.6.1 毛乌素沙漠地貌类型及其分布第45页
        2.6.2 毛乌素沙漠风沙地貌第45-52页
    2.7 小结第52-53页
第三章 毛乌素沙漠风积砂基本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第53-90页
    3.1 毛乌素沙漠风积砂物理化学特性第53-63页
        3.1.1 风积砂的天然密度、干密度、含水量及比重第53页
        3.1.2 风积砂颗粒组成分析第53-58页
        3.1.3 风积砂化学特性第58页
        3.1.4 风积砂微结构特征第58-63页
    3.2 毛乌素沙漠风积砂土水特征曲线试验与渗透试验研究第63-71页
        3.2.1 试验方案第63-67页
            3.2.1.1 非饱和砂的土水特征曲线试验方案第63-65页
            3.2.1.2 饱和砂的渗透试验方案第65-67页
        3.2.2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67-70页
            3.2.2.1 非饱和砂的土水特征曲线试验分析第67-70页
            3.2.2.2 饱和砂的渗透系数试验分析第70页
        3.2.3 小结第70-71页
    3.3 毛乌素沙漠风积砂力学特性第71-89页
        3.3.1 风积砂击实特性研究第71-73页
        3.3.2 风积砂压缩特性试验第73-81页
        3.3.3 风积砂直剪强度试验第81-89页
    3.4 小结第89-90页
第四章 毛乌素沙漠风积砂应力路径力学试验与D-C模型、剑桥模型参数研究第90-125页
    4.1 土应力应变关系概述第90-91页
    4.2 应力路径试验研究第91-107页
        4.2.1 应力路径试验研究现状第91-93页
        4.2.2 应力路径试验方案及拉伸试验设备改装第93-95页
            4.2.2.1 三轴应力路径试验方案第93-94页
            4.2.2.2 三轴拉伸应力路径试验设备改进第94-95页
        4.2.3 应力路径试验分析第95-107页
            4.2.3.1 常规三轴应力路径试验分析第97-105页
            4.2.3.2 拉伸三轴应力路径试验分析第105-107页
            4.2.3.3 应力路径试验分析汇总第107页
    4.3 非线弹性本构模型-D-C模型及参数分析第107-113页
    4.4 剑桥模型及参数分析第113-123页
        4.4.1 塑性理论第114-118页
            4.4.1.1 屈服准则第114-116页
            4.4.1.2 流动规则与硬化定律第116-117页
            4.4.1.3 弹塑性本构模型的弹塑性模量矩阵的一般表达式第117-118页
        4.4.2 剑桥模型理论第118-121页
        4.4.3 剑桥模型参数确定与分析第121-123页
    4.5 小结第123-125页
第五章 基于状态的毛乌素风积砂弹塑性本构模型与三轴试验模拟研究第125-148页
    5.1 概述第125页
    5.2 基于状态相关的砂土剪胀本构模型第125-127页
        5.2.1 砂土的状态及其描述第125-126页
        5.2.2 砂土的状态相关剪胀理论第126页
        5.2.3 基于状态相关剪胀本构模型第126-127页
    5.3 基于状态剪胀本构模型参数研究分析第127-147页
        5.3.1 模型参数研究分析-弹性参数G_0和v第128-141页
            5.3.1.1 共振柱试验研究设备与制样第128-130页
            5.3.1.2 共振柱试验方案第130-131页
            5.3.1.3 共振柱试验研究分析第131-141页
        5.3.2 模型参数研究分析-临界状态参数第141-143页
        5.3.3 模型参数研究分析-剪胀参数第143-146页
            5.3.3.1 三轴试验模拟程序编制第143-146页
            5.3.3.2 模拟计算与拟合参数第146页
        5.3.4 模型参数汇总第146-147页
    5.4 小结第147-148页
第六章 毛乌素沙漠风积砂动力特性研究第148-176页
    6.1 研究方案第148-151页
    6.2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51-175页
        6.2.1 动弹模阻尼比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51-164页
        6.2.2 等效动黏弹性本构模型第164-166页
        6.2.3 残余应变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66-167页
        6.2.4 动强度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67-175页
        6.2.5 风积砂地基动强度及地震液化判别分析第175页
    6.3 小结第175-176页
第七章 毛乌素沙漠风积砂地层桩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研究第176-230页
    7.1 振冲砂桩试验场地条件第176-179页
    7.2 振冲砂桩法第179-196页
        7.2.1 振冲砂桩成桩工艺参数第179-181页
        7.2.2 振冲砂桩复合地基原位载荷试验第181-193页
            7.2.2.1 试验设计第181-182页
            7.2.2.2 原位载荷试验第182-193页
        7.2.3 振冲砂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理论计算第193-196页
    7.3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第196-209页
        7.3.1 水泥土搅拌桩成桩工艺参数及主要施工步骤第196-197页
        7.3.2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原位载荷试验第197-203页
        7.3.3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有效桩长研究第203-208页
        7.3.4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确定第208-209页
    7.4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第209-220页
        7.4.1 振冲碎石桩试验场地条件第210-211页
        7.4.2 振冲碎石桩成桩工艺参数及试验设计第211-213页
        7.4.3 振冲碎石桩桩间距的确定及桩间土挤密效果对比第213-214页
        7.4.4 天然地基原位载荷试验第214页
        7.4.5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单桩载荷试验第214-217页
        7.4.6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单桩有效桩长的确定第217页
        7.4.7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桩间土载荷试验第217-219页
        7.4.8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第219页
        7.4.9 振冲碎石桩单桩及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确定第219-220页
    7.5 毛乌素沙漠风积砂地基载荷试验有限元数值模拟第220-230页
        7.5.1 砂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有限元数值模拟第220-224页
        7.5.2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有限元数值模拟第224-226页
        7.5.3 碎石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有限元数值模拟第226-230页
第八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第230-233页
    8.1 主要结论第230-232页
    8.2 展望第232-233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233-238页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第238-240页
致谢第240页

论文共2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豆产量相关性状QTL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GmGA3ox单倍型鉴定
下一篇:基于GIS的区域公路边坡灾害评价与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