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0-3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24页 |
1.2.3 简要评述 | 第24-25页 |
1.3 研究目的、意义和创新性 | 第25-27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5-26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1.3.3 创新性 | 第27页 |
1.4 研究设计 | 第27-33页 |
1.4.1 理论依据 | 第27-28页 |
1.4.2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28-30页 |
1.4.3 研究思路 | 第30-31页 |
1.4.5 研究方法 | 第31-33页 |
2 样本特征 | 第33-37页 |
2.1 调查点简介 | 第33-35页 |
2.2 调查样本基本特征(见表2-1、表2-2) | 第35-37页 |
3 桂林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考察 | 第37-46页 |
3.1 组织形式 | 第37页 |
3.2 组织的组建方式 | 第37-39页 |
3.3 组织的产业结构分布 | 第39-40页 |
3.4 组织的构成 | 第40-42页 |
3.5 组织的功能 | 第42-46页 |
3.5.1 协助发展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 | 第42-44页 |
3.5.2 帮助开展农村扶贫项目 | 第44-46页 |
4 桂林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困境 | 第46-52页 |
4.1 组织运营缺乏活力,数量规模小,产业结构单一 | 第46页 |
4.2 组织服务层次低,类别单一,范围有限 | 第46-48页 |
4.3 组织内部结构松散,外部环境不健全 | 第48-50页 |
4.4 经济实力不强,自身积累能力弱,组织缺乏固定的资金来源 | 第50-52页 |
5 桂林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困境的成因分析 | 第52-60页 |
5.1 本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薄弱 | 第52-53页 |
5.2 农民主体意识差,对组织的认同感及归属感不强 | 第53-55页 |
5.3 缺乏培训机制,组织成员素质偏低 | 第55-56页 |
5.4 农户经营分散、规模小、专业程度低,农产品缺乏技术含量 | 第56-58页 |
5.5 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足,认识不清,扶持力度不到位 | 第58-60页 |
6 桂林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对策分析 | 第60-74页 |
6.1 国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益经验借鉴 | 第60-63页 |
6.2 桂林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合理性对策分析 | 第63-74页 |
6.2.1 微观层面 | 第64-65页 |
6.2.2 中观层面 | 第65-69页 |
6.2.3 宏观层面 | 第69-74页 |
7 研究总结与不足 | 第74-76页 |
7.1 研究总结 | 第74-75页 |
7.2 研究不足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附录1 | 第84-85页 |
附录2 | 第85-94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