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8-12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8-10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3 创新之处及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2 消费信贷发展概述 | 第12-19页 |
2.1 消费信贷重要性理论 | 第12-16页 |
2.1.1 消费选择理论 | 第12-14页 |
2.1.2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理论 | 第14-15页 |
2.1.3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银行信贷 | 第15-16页 |
2.2 消费信贷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 第16-17页 |
2.2.1 发展消费信贷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 | 第16页 |
2.2.2 发展消费信贷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 第16-17页 |
2.2.3 发展消费信贷有助于增强货币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 第17页 |
2.2.4 发展消费信贷有利于促进消费者全面发展 | 第17页 |
2.3 消费信贷在银行发展中的重要性 | 第17-19页 |
2.3.1 消费信贷改善银行资产结构,为降低风险提供了现实的途径 | 第17页 |
2.3.2 消费信贷使金融机构拓宽了经营的思路,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 第17-18页 |
2.3.3 消费信贷是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现实选择,降低经营风险 | 第18-19页 |
3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19-28页 |
3.1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现状分析 | 第19-22页 |
3.1.1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总量分析 | 第19页 |
3.1.2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结构分析 | 第19-21页 |
3.1.3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现状 | 第21-22页 |
3.2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 | 第22-28页 |
3.2.1 消费者受到传统消费观念的制约 | 第23页 |
3.2.2 商业银行的发展观念存在问题,消费信贷服务水平不高 | 第23页 |
3.2.3 商业银行的交易成本高、收益低,导致积极性不高 | 第23页 |
3.2.4 消费信贷产品种类少,不能涵盖整个消费信贷市场需求 | 第23-24页 |
3.2.5 运营和管理机制不完善 | 第24页 |
3.2.6 消费信贷的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 第24页 |
3.2.7 有效金融工具缺乏致使银行流动性风险增加 | 第24-25页 |
3.2.8 信用卡风险加大 | 第25页 |
3.2.9 缺乏消费信贷的专业人才 | 第25页 |
3.2.10 消费信贷城乡发展不平衡 | 第25页 |
3.2.11 制约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外部因素 | 第25-28页 |
4 美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28-31页 |
4.1 美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状况 | 第28页 |
4.2 美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28-31页 |
4.2.1 政府的强力支持 | 第28-29页 |
4.2.2 法律健全 | 第29页 |
4.2.3 先进科技的应用 | 第29页 |
4.2.4 发达的个人信用体系 | 第29页 |
4.2.5 不断创新的品种 | 第29页 |
4.2.6 严密的风险管理组织 | 第29-30页 |
4.2.7 先进的风险评估系统 | 第30-31页 |
5 发展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政策建议 | 第31-39页 |
5.1 加强宣传,合理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观念 | 第31页 |
5.2 转变银行观念,牢固树立现代经营理念 | 第31页 |
5.3 降低银行成本,形成规模化的经营模式 | 第31-32页 |
5.4 开发多样化产品 | 第32页 |
5.5 完善消费信贷管理机制,提高消费信贷业务效率 | 第32-33页 |
5.6 建立消费信贷的风险防范机制 | 第33-34页 |
5.6.1 运用数量风险管理模型量化风险 | 第33页 |
5.6.2 建立和完善消费信贷预警体系 | 第33页 |
5.6.3 完善消费信贷风险监管机制 | 第33-34页 |
5.7 推进消费信贷资产证券化,同时吸取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 | 第34页 |
5.8 加强对信用卡的风险控制 | 第34-35页 |
5.8.1 完善内控机制,建立银行防范控制 | 第34页 |
5.8.2 建立制裁机制,加强业界联合 | 第34-35页 |
5.8.3 建立专业化的风险管理团队 | 第35页 |
5.9 实施消费信贷业务人才工程 | 第35页 |
5.10 培植农村消费信贷市场,扩大消费信贷范围与对象 | 第35-36页 |
5.11 优化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外部环境 | 第36-39页 |
5.11.1 加强相关法律和制度的建设 | 第36-37页 |
5.11.2 完善个人信用体系 | 第37页 |
5.11.3 完善消费信贷的中介服务 | 第37-39页 |
6 结束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4-45页 |
详细摘要 | 第45-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