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1.1 百合的生态特性及分类 | 第10-12页 |
1.1.1 百合的生态特性 | 第10页 |
1.1.2 百合的分类 | 第10-12页 |
1.2 百合的经济价值和用途 | 第12-13页 |
1.2.1 百合的观赏 | 第12页 |
1.2.2 百合的食用 | 第12-13页 |
1.2.3 百合的药用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百合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第13-20页 |
1.3.1 研究简史及现状 | 第13页 |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7页 |
1.3.3 南川百合的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第2章 引言 | 第20-22页 |
2.1 南川百合的特性 | 第20页 |
2.2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0-22页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3.1 材料 | 第22页 |
3.1.1 植物材料 | 第22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22页 |
3.2 方法 | 第22-25页 |
3.2.1 培养条件 | 第22页 |
3.2.2 外植体的消毒与培养 | 第22-24页 |
3.2.3 不定芽增殖培养 | 第24页 |
3.2.4 不定芽的生根培养 | 第24页 |
3.2.5 小鳞茎的膨大增重培养 | 第24页 |
3.2.6 炼苗与移栽 | 第24-25页 |
3.3 试验结果的观察与统计 | 第25-26页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6-44页 |
4.1 无性系的建立 | 第26-36页 |
4.1.1 鳞片无性系的建立 | 第26-29页 |
4.1.2 实生苗叶片无性系的建立 | 第29-30页 |
4.1.3 实生苗茎段无性系的建立 | 第30-31页 |
4.1.4 花器官无性系的建立 | 第31-34页 |
4.1.5 再生小鳞茎鳞片无性系的建立 | 第34-35页 |
4.1.6 不定芽叶片无性系的建立 | 第35-36页 |
4.2 不定芽的增殖培养 | 第36-37页 |
4.3 生根培养 | 第37-41页 |
4.3.1 IAA与NAA对南川百合生根的影响 | 第37-38页 |
4.3.2 糖浓度对南川百合生根的影响 | 第38-39页 |
4.3.3 活性炭(AC)对南川百合生根的影响 | 第39-40页 |
4.3.4 多效唑(PP_(333))对南川百合生根的影响 | 第40-41页 |
4.4 小鳞茎的膨大培养 | 第41-42页 |
4.5 组培苗的炼苗和移栽 | 第42-44页 |
第5章 讨论 | 第44-48页 |
5.1 外植体的筛选 | 第44-45页 |
5.2 培养基的筛选 | 第45页 |
5.3 植物激素的影响 | 第45-46页 |
5.4 影响南川百合组培苗壮苗生根的因素 | 第46-48页 |
第6章 小结 | 第48-50页 |
第7章 后续研究内容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附图 | 第58-62页 |
缩略词表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