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山区洪水灾害特点 | 第10-12页 |
1.3 山区中小学建筑主要状况 | 第12-14页 |
1.3.1 结构形式 | 第12-13页 |
1.3.2 场地条件 | 第13页 |
1.3.3 基础形式 | 第13页 |
1.3.4 楼盖形式 | 第13-14页 |
1.3.5 建设年代 | 第14页 |
1.3.6 设置构造措施 | 第14页 |
1.4 中小学建筑结构在洪水灾害中的破坏特征 | 第14-18页 |
1.4.1 建筑物整体倒塌 | 第15页 |
1.4.2 墙体剪切破坏 | 第15-16页 |
1.4.3 地基基础破坏 | 第16-17页 |
1.4.4 防护设施冲塌 | 第17页 |
1.4.5 落石冲击墙体破坏 | 第17-18页 |
1.5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8-20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洪水及次生灾害冲击效应的研究 | 第21-33页 |
2.1 洪水冲击荷载计算方法理论研究 | 第21-25页 |
2.1.1 洪水冲击荷载计算公式的理论研究 | 第21-22页 |
2.1.2 洪水冲击荷载影响因素及特点 | 第22-24页 |
2.1.3 洪水冲击荷载的选取 | 第24-25页 |
2.2 泥石流冲击荷载理论计算方法研究 | 第25-29页 |
2.2.1 泥石流动力参数分析与冲击荷载计算方法研究 | 第25-28页 |
2.2.2 泥石流冲击荷载计算 | 第28页 |
2.2.3 泥石流冲击荷载值影响因素 | 第28-29页 |
2.3 大石块冲击荷载理论计算 | 第29-32页 |
2.4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有限元模型简介 | 第33-43页 |
3.1 概况 | 第33页 |
3.2 砌体单元选择 | 第33-39页 |
3.2.1 砌体单元 | 第34-37页 |
3.2.2 矩阵方程的求解 | 第37-38页 |
3.2.3 应力应变的求解 | 第38-39页 |
3.3 材料模型的选择 | 第39-41页 |
3.4 分析方法简介 | 第41页 |
3.5 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砌体结构在偶然荷载下数值模拟分析 | 第43-56页 |
4.1 全砌体结构在洪水冲击荷载下数值分析 | 第43-47页 |
4.1.1 洪水冲击作用下全砌体结构的应力分布情况 | 第43-45页 |
4.1.2 洪水冲击作用下全砌体结构的变形情况 | 第45-47页 |
4.2 增设构造措施的砌体结构在洪水冲击荷载下数值分析 | 第47-51页 |
4.2.1 洪水冲击作用下加强模型的应力分布情况 | 第48-49页 |
4.2.2 洪水冲击作用下加强模型的变形情况 | 第49-51页 |
4.3 次生灾害对结构的影响 | 第51-55页 |
4.3.1 砌体结构在泥石流冲击荷载下动态响应 | 第51-53页 |
4.3.2 滑落大石块对砌体结构的撞击模拟分析 | 第53-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灾害防治措施及工程加固防洪案例分析 | 第56-75页 |
5.1 砌体结构加固后在洪水冲击荷载下数值分析 | 第56-61页 |
5.1.1 洪水冲击作用下加固后砌体结构的应力情况 | 第56-58页 |
5.1.2 洪水冲击作用下加固后砌体结构的变形情况 | 第58-59页 |
5.1.3 加固后砌体结构在不同洪水荷载工况下的受力情况 | 第59-61页 |
5.2 三种模型在洪水冲击荷载下破坏形态的对比分析 | 第61-64页 |
5.2.1 结构在洪水冲击荷载下的破坏情况的比较 | 第61-62页 |
5.2.2 结构在冲击荷载下的应力和变形情况的比较 | 第62-64页 |
5.3 加固后砌体结构在泥石流冲击荷载下数值分析 | 第64-67页 |
5.3.1 泥石流冲击作用下加固后砌体结构的应力和变形情况 | 第65-67页 |
5.3.2 泥石流冲击荷载下结构加固前后的破坏对比分析 | 第67页 |
5.4 加固后砌体结构在石块撞击下的动态响应分析 | 第67-72页 |
5.4.1 不同速度的落石对加固结构的动态响应分析 | 第67-71页 |
5.4.2 落石冲击作用下结构动态性能对比分析 | 第71-72页 |
5.5 防治措施 | 第72-7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