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序言 | 第12页 |
·本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15页 |
·电流传输器及其滤波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电流传输器的国内外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基于CCⅡ滤波器的国内外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基本模块改进型CCⅡ的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基于改进型CCⅡ连续时间滤波器的研究方法 | 第18页 |
·本文内容安排 | 第18-19页 |
第2章 第一代、第二代以及改进型第二代电流传输器的原理及其应用 | 第19-33页 |
·NULLATOR和NORATOR模型 | 第19-20页 |
·第一代电流传输器(CCⅠ) | 第20-22页 |
·第一代电流传输器定义 | 第20-21页 |
·第一代电流传输器的电路实现 | 第21-22页 |
·第二代电流传输器(CCⅡ) | 第22-28页 |
·第二代电流传输器定义 | 第22-23页 |
·第二代电流传输器的实现基础 | 第23-25页 |
·第二代电流传输器的实现 | 第25-26页 |
·第二代电流传输器的应用 | 第26-28页 |
·改进型第二代电流传输器 | 第28-32页 |
·改进型第二代电流传输器的定义 | 第28-29页 |
·交叉耦合电流镜的原理 | 第29-30页 |
·改进型第二代电流传输器的实现 | 第30-31页 |
·改进型第二代电流传输器的应用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滤波器基本理论 | 第33-39页 |
·滤波器发展回顾 | 第33-34页 |
·滤波器的基础知识 | 第34页 |
·滤波器的种类和基本参数 | 第34-37页 |
·滤波器的种类 | 第35-36页 |
·滤波器主要参数 | 第36-37页 |
·二阶滤波器传递函数的分析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轨对轨输入级的自偏置双端输出的改进型第二代电流传输器 | 第39-51页 |
·保持恒定跨导的RAIL-TO-RAIL输入介绍 | 第39-40页 |
·改进型CCⅡ整体电路分析 | 第40-41页 |
·轨对轨输入级的自偏置双端输出的改进型第二代电流传输的仿真 | 第41-46页 |
·大信号电压跟随特性 | 第41-42页 |
·小信号电压增益幅频响应 | 第42-43页 |
·大信号电流跟随特性 | 第43页 |
·大信号电流跟随误差 | 第43-44页 |
·小信号电流增益幅频特性 | 第44-45页 |
·X端输入的大信号特性 | 第45页 |
·电路性能的比较 | 第45-46页 |
·CCⅡ的扩展:基于改进型CCⅡ的CCⅢ设计 | 第46-50页 |
·CCⅢ的定义以及CCⅡ转换为CCⅢ的方法 | 第46-47页 |
·基于本文改进型CCⅡ的CCⅢ设计 | 第47-48页 |
·基于本文改进型CCⅡ的CCⅢ仿真 | 第48-49页 |
·基于本文改进型CCⅡ的CCⅢ在滤波器中的应用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基于改进型第二代电流传输器的滤波器设计 | 第51-61页 |
·基于改进型CCⅡ的电压模式滤波器 | 第51-55页 |
·低通(Low pass)滤波器 | 第51-52页 |
·高通(High pass)滤波器 | 第52-53页 |
·带通(Band pass)滤波器 | 第53-54页 |
·带阻(Notch)滤波器 | 第54-55页 |
·基于改进型CCⅡ的电流模式滤波器 | 第55-57页 |
·元件灵敏度分析 | 第57-60页 |
·无源元件灵敏度分析 | 第58页 |
·有源元件灵敏度分析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6章 版图的设计 | 第61-64页 |
·器件版图匹配的设计考虑 | 第61-62页 |
·元器件匹配的基本规则 | 第61页 |
·CMOS晶体管的匹配 | 第61-62页 |
·电阻的匹配 | 第62页 |
·电容的匹配 | 第62页 |
·版图设计的其他考虑 | 第62页 |
·电路版图及验证 | 第62-64页 |
·改进型CCⅡ的版图 | 第62-63页 |
·版图的验证 | 第63-64页 |
总结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