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论文--水汽、凝结和降水论文--降水论文

黄淮地区夏季降水异常成因及降尺度预测方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21页
    1.1 气候分区研究进展第11-12页
    1.2 外强迫因子对中国不同区域夏季降水的影响第12-14页
        1.2.1 太平洋海温第12-13页
        1.2.2 印度洋海温第13-14页
        1.2.3 大西洋海温第14页
    1.3 短期气候预测方法的发展第14-15页
    1.4 降尺度预测方法发展和应用第15-16页
    1.5 问题的提出第16-18页
    1.6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第18-19页
    1.7 本文特色和创新点第19-21页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介绍第21-25页
    2.1 资料说明第21页
    2.2 方法介绍第21-23页
        2.2.1 单点相关第21-22页
        2.2.2 趋势分析第22页
        2.2.3 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EOF)第22-23页
        2.2.4 逐步回归第23页
        2.2.5 最优子集回归第23页
    2.3 模式第23-25页
第三章 中国降水气候区域划分第25-37页
    3.1 引言第25页
    3.2 资料说明第25-26页
    3.3 分区方法第26页
    3.4 结果和分析第26-36页
        3.4.1 降水分区荷载图第26-30页
        3.4.2 各区域气候分析第30-36页
    3.5 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不同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类型下黄淮地区夏季降水异常的成因及预测第37-55页
    4.1 引言第37页
    4.2 数据来源第37页
    4.3 黄淮地区夏季降水与前期海温的关系分析第37-39页
    4.4 不同背景下黄淮流域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形势第39-44页
        4.4.1 厄尔尼诺背景第39-41页
        4.4.2 拉尼娜背景第41-43页
        4.4.3 热带太平洋海温接近正常背景第43-44页
    4.5 不同海温背景下影响黄淮流域降水异常的海温关键区及预报能力分析第44-52页
        4.5.1 厄尔尼诺背景第45-48页
        4.5.2 拉尼娜背景第48-50页
        4.5.3 正常海温背景第50-52页
    4.6 小结第52-55页
第五章 厄尔尼诺/拉尼娜背景下印度洋海温异常对黄淮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机制第55-71页
    5.1 引言第55页
    5.2 资料第55-56页
    5.3 厄尔尼诺背景下代表区域海温与印度洋海温的关系第56-59页
    5.4 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对南亚高压的影响第59页
    5.5 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对黄淮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第59-62页
    5.6 数值模拟第62-63页
    5.7 拉尼娜背景下代表区域海温异常与印度洋海温的关系第63-67页
    5.8 副热带印度洋海温偶极子对黄淮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第67-69页
    5.9 小结第69-71页
第六章 厄尔尼诺背景下1992年和1998年黄淮地区夏季降水异常的对比分析第71-83页
    6.1 引言第71页
    6.2 资料简介第71页
    6.3 1992年与1998年夏季降水实况对比第71-73页
    6.4 1992年与1998年夏季大气环流对比第73-76页
        6.4.1 东亚夏季风特征第73页
        6.4.2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第73页
        6.4.3 500hPa高度场特征第73-76页
    6.5 1992年与1998年外强迫对比分析第76-78页
        6.5.1 欧亚积雪第76-77页
        6.5.2 前期海温第77-78页
    6.6 数值模拟第78-80页
    6.7 小结第80-83页
第七章 基于海气耦合模式有用信息对区域夏季降水的预测第83-103页
    7.1 引言第83页
    7.2 资料第83页
    7.3 预测模型建立第83-86页
        7.3.1 最优预测因子的提取方法第83-84页
        7.3.2 预测模型建立第84-86页
    7.4 交叉检验试验与解释应用预测效果分析第86-99页
        7.4.1 交叉检验试验第86页
        7.4.2 预测效果分析第86-92页
        7.4.3 黄淮地区预测效果成因分析第92-94页
        7.4.4 江南和云南区域季节预测的可预报性来源分析第94-99页
    7.5 实际业务运行第99-101页
    7.6 小结第101-103页
第八章 动力统计相结合的黄淮地区夏季降水预测研究第103-111页
    8.1 引言第103页
    8.2 资料和方法第103页
    8.3 黄淮地区夏季降水的动力-统计相结合预测模型构建第103-108页
        8.3.1 大气环流的长期变化趋势第103-104页
        8.3.2 预测因子的确定及物理意义分析第104-108页
    8.4 动态预测模型的建立第108页
    8.5 预测效果检验第108-110页
    8.6 小结第110-111页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第111-115页
    9.1 主要结论第111-112页
    9.2 问题与展望第112-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3页
致谢第123-125页
个人简介第125-127页
发表的论文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DRG2在肝损伤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和功能研究
下一篇:关于可积系统与超可积系统某些问题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