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激式变换器交叉调整率的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引言 | 第10页 |
·开关变换器概述 | 第10-11页 |
·多路输出技术 | 第11-15页 |
·采用增加变压器绕组的多路输出 | 第12-13页 |
·多路输出的几种控制方式 | 第13-15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第2章 反激变换器 | 第16-30页 |
·引言 | 第16页 |
·反激变换器原理 | 第16-17页 |
·反激变换器工作模式 | 第17-21页 |
·连续(CCM)工作模式 | 第17-18页 |
·不连续(DCM)工作模式 | 第18-19页 |
·DCM向CCM的转换 | 第19-21页 |
·RCD钳位 | 第21-23页 |
·反激变压器的工作过程及设计方法 | 第23-29页 |
·反激变压器的特性 | 第23-24页 |
·反激变压器的电磁传递过程 | 第24-25页 |
·反激变压器的漏磁通 | 第25-26页 |
·反激变压器的设计 | 第26-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反激变换器的交叉调整率 | 第30-51页 |
·引言 | 第30-31页 |
·采用单路控制法交叉调整率的变化规律 | 第31-33页 |
·交叉调整率的定义 | 第31页 |
·输出电压偏离额定电压的规律 | 第31-33页 |
·交叉调整率出现的原因 | 第33-38页 |
·基于次级电流上升沿的分析 | 第33-36页 |
·基于次级电流全周期内波形的分析 | 第36-38页 |
·次级电流分配原则 | 第38-50页 |
·DCM模式的分析 | 第39-44页 |
·CCM模式的分析 | 第44-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改善交叉调整率的方法 | 第51-77页 |
·引言 | 第51页 |
·从次级电流波形上升沿改善 | 第51-53页 |
·基于变压器设计参数进行改善 | 第53-69页 |
·电流波形系数K_p的影响 | 第54-60页 |
·反射电压V_(OR)的影响 | 第60-64页 |
·初始负载的影响 | 第64-69页 |
·从变压器绕组安排上进行改善 | 第69-76页 |
·初次级线圈的分布与漏感关系 | 第70-72页 |
·次级线圈的分布与漏感关系 | 第72-73页 |
·直流叠加 | 第73-76页 |
·利用外围元件进行改善 | 第76页 |
·小结 | 第76-77页 |
第5章 实际应用实例 | 第77-85页 |
·引言 | 第77页 |
·设计 | 第77-79页 |
·电源变压器的关键参数 | 第79-80页 |
·电源实测 | 第80-84页 |
·小结 | 第84-85页 |
结沦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