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决策监管现状分析 | 第17-27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1 政府投资项目概念界定 | 第17页 |
2.1.2 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决策监管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2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决策监管发展历程 | 第18-21页 |
2.2.1 改革开放前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决策监管分析 | 第18-19页 |
2.2.2 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决策监管分析 | 第19-21页 |
2.3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决策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21-27页 |
2.3.1 存在问题 | 第21-24页 |
2.3.2 原因分析 | 第24-27页 |
3 发达国家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决策监管分析与借鉴 | 第27-37页 |
3.1 主要发达国家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决策监管分析 | 第27-35页 |
3.1.1 英国 | 第27-31页 |
3.1.2 美国 | 第31-34页 |
3.1.3 日本 | 第34-35页 |
3.2 可借鉴之处 | 第35-37页 |
3.2.1 建立完善的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法律法规体系 | 第35-36页 |
3.2.2 保证监管机构的独立性 | 第36页 |
3.2.3 充分发挥公众监管的作用 | 第36-37页 |
4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决策监管体系构建 | 第37-55页 |
4.1 基本框架 | 第37页 |
4.2 内部制约 | 第37-44页 |
4.2.1 协同治理分析 | 第37-40页 |
4.2.2 决策主体多元化 | 第40-44页 |
4.3 外部监管 | 第44-48页 |
4.3.1 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 第44-45页 |
4.3.2 独立的监管机构 | 第45-46页 |
4.3.3 人大监管 | 第46-48页 |
4.4 社会监督 | 第48-51页 |
4.4.1 集体行动的困境 | 第48-49页 |
4.4.2 决策公开制度 | 第49-50页 |
4.4.3 意见反馈制度 | 第50-51页 |
4.4.4 监督激励机制 | 第51页 |
4.5 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 第51-55页 |
4.5.1 责任追究的动因 | 第51-53页 |
4.5.2 责任主体 | 第53页 |
4.5.3 责任形式 | 第53-54页 |
4.5.4 分类责任追究 | 第54-55页 |
5 长沙某新区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决策监管体系构建 | 第55-68页 |
5.1 长沙某新区概况 | 第55-57页 |
5.1.1 新区整体概况 | 第55页 |
5.1.2 决策监管现状 | 第55-57页 |
5.2 监管的重点 | 第57-58页 |
5.2.1 决策者监管 | 第57页 |
5.2.2 平台公司监管 | 第57页 |
5.2.3 决策程序监管 | 第57-58页 |
5.2.4 决策过程监控 | 第58页 |
5.3 对策建议 | 第58-68页 |
5.3.1 权力制衡 | 第58-61页 |
5.3.2 科学决策 | 第61-64页 |
5.3.3 外部监督 | 第64-6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8-6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8页 |
6.2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