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短信辅助的移动对等系统NAT穿越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论文选题背景第9-10页
        1.1.2 论文研究意义第10页
    1.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0-12页
第2章 移动对等系统及其NAT穿越概述第12-16页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2-13页
        2.1.1 MP2P网络发展现状第12-13页
        2.1.2 NAT穿越技术发展现状第13页
    2.2 MP2P网络技术概述第13-16页
        2.2.1 移动对等网络的定义、特征及体系结构第14-15页
        2.2.2 移动P2P网络的关键技术第15-16页
第3章 对等系统NAT穿越技术第16-26页
    3.1 NAT穿越技术概述第16-18页
        3.1.1 NAT穿越基本原理第16-17页
        3.1.2 NAT的基本类型第17-18页
    3.2 NAT穿越技术第18-25页
        3.2.1 ALG方式第18页
        3.2.2 Full Proxy方式第18-19页
        3.2.3 MIDCOM方式第19页
        3.2.4 STUN穿越方式第19-20页
        3.2.5 TURN穿越方式第20-21页
        3.2.6 ICE穿越方式第21-25页
    3.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4章 短信辅助的NAT穿越协议SMAICE第26-36页
    4.1 短信辅助的ICE穿越技术(SMAICE)的提出第26-28页
    4.2 总体设计目标第28-29页
    4.3 SMAICE协议的定义第29页
    4.4 SMAICE协议穿越原理第29-31页
    4.5 SMAICE数据包格式第31-32页
    4.6 SMAICE协议算法及交互过程第32-35页
    4.7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5章 SMAICE的实现第36-47页
    5.1 网络运行环境第36-37页
    5.2 SMAICE穿越方案分析与设计第37-42页
        5.2.1 SMAICE协议框架第37-38页
        5.2.2 采集准备连接信息第38-39页
        5.2.3 短信和SMAICE信息格式化第39-40页
        5.2.4 连通性检测第40-41页
        5.2.5 建立连接时序图第41-42页
    5.3 SMAICE穿越NAT实例第42-45页
        5.3.1 地址信息收集第42-43页
        5.3.2 SMAICE短信格式化第43-44页
        5.3.3 连通性检测第44-45页
    5.4 测试与结果第45-46页
    5.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致谢第50-5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科技文献引用关系的扩展信念网络模型
下一篇:论董事自我交易制度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