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特色的生态建设研究--以韶山市为例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16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 1.4 国内外建设实践 | 第12-14页 |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2 生态城市与地域特色建设的相关理论阐释 | 第16-32页 |
| 2.1 生态城市与地域特色建设基础理论 | 第16-20页 |
| 2.2 生态城市与地域特色协调发展的涵义和特点 | 第20-23页 |
| 2.3 生态城市与地域特色建设协调的相关理论 | 第23-29页 |
| 2.4 生态城市与地域特色协调发展的动力阐释 | 第29-32页 |
| 3 韶山市生态建设现状分析 | 第32-55页 |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33-37页 |
| 3.2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第37-45页 |
| 3.3 生态足迹分析 | 第45-51页 |
| 3.4 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51-55页 |
| 4 韶山市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综合评价 | 第55-69页 |
| 4.1 评价内容与方法 | 第55页 |
| 4.2 AHP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55-60页 |
| 4.3 协调度测算 | 第60-66页 |
| 4.4 协调度评价结果分析 | 第66-69页 |
| 5 基于地域特色的韶山市生态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69-76页 |
| 5.1 做强红色旅游,发展生态旅游 | 第69-70页 |
| 5.2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农业 | 第70-71页 |
| 5.3 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生态工业建设 | 第71-72页 |
| 5.4 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健康的生态环境体系 | 第72-73页 |
| 5.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和谐的生态人居体系 | 第73-74页 |
| 5.6 继承红色文化底蕴,建立生态文化体系 | 第74-76页 |
| 6 结论 | 第76-78页 |
| 6.1 结论 | 第76页 |
| 6.2 创新点和不足 | 第76-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 附录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