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0 引言 | 第10-11页 |
| 1 绪论 | 第11-17页 |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 1.2.1 国外研究 | 第11-13页 |
| 1.2.2 国内研究 | 第13-14页 |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 2 相关支持理论支撑 | 第17-27页 |
| 2.1 产业集群理论 | 第17-18页 |
| 2.2 技术创新理论 | 第18-22页 |
| 2.2.1 技术创新的概念 | 第18-19页 |
| 2.2.2 技术创新的过程 | 第19-22页 |
| 2.3 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 | 第22-24页 |
| 2.3.1 产业集群创新优势 | 第22-23页 |
| 2.3.2 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过程 | 第23-24页 |
| 2.4 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 第24-27页 |
| 2.4.1 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概念 | 第24-25页 |
| 2.4.2 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构成 | 第25-27页 |
| 3 我国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服务的现状与问题 | 第27-32页 |
| 3.1 我国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服务的现状 | 第27页 |
| 3.2 我国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 3.3 我国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服务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28-32页 |
| 3.3.1 产业集群角度 | 第29-30页 |
| 3.3.2 技术创新服务角度 | 第30-32页 |
| 4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服务的供需分析 | 第32-45页 |
| 4.1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服务的基本特点 | 第32-33页 |
| 4.2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服务的主要需求 | 第33-38页 |
| 4.2.1 创新集群 | 第33-35页 |
| 4.2.2 区域创新系统 | 第35-36页 |
| 4.2.3 创新型产业集群 | 第36-38页 |
| 4.3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服务的供给渠道 | 第38-43页 |
| 4.3.1 生产力促进中心 | 第39页 |
| 4.3.2 科技企业孵化器 | 第39-40页 |
| 4.3.3 行业协会 | 第40-41页 |
| 4.3.4 科研院所及高校 | 第41页 |
| 4.3.5 其他服务机构 | 第41-43页 |
| 4.4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服务的供需模型 | 第43-45页 |
| 5 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模型研究 | 第45-51页 |
| 5.1 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构建动因 | 第45-46页 |
| 5.2 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46-47页 |
| 5.3 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框架模型 | 第47-51页 |
| 5.3.1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微观模型 | 第47-48页 |
| 5.3.2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宏观模型 | 第48-51页 |
| 6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高科技企业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 第51-55页 |
| 6.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高科技企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概况 | 第51-52页 |
| 6.2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高科技企业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服务需求 | 第52-53页 |
| 6.3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高科技企业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 第53-54页 |
| 6.4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高科技企业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服务策略 | 第54-55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 7.1 主要结论 | 第55页 |
| 7.2 研究展望 | 第55-57页 |
| 7.2.1 研究的不足 | 第55页 |
| 7.2.2 研究的展望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