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问题 | 第9-10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1.3.1 理论回顾 | 第10-15页 |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4 研究对象 | 第20-22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6 研究设计 | 第23-26页 |
2 微博与都市类报纸比较的可行性分析 | 第26-34页 |
2.1 微博的特点及微博用户的交流机制 | 第26-29页 |
2.1.1 微博的特点 | 第27-28页 |
2.1.2 微博用户的交流机制 | 第28-29页 |
2.2 都市类报纸概说 | 第29-31页 |
2.2.1 都市类报纸的发展 | 第29-30页 |
2.2.2 都市类报纸的特点 | 第30-31页 |
2.3 微博与都市类报纸议题传散时间架构比较可行性分析 | 第31-34页 |
2.3.1 可行的原因 | 第31-32页 |
2.3.2 比较的意义 | 第32-34页 |
3 议题传散的时间架构 | 第34-38页 |
3.1 时间架构的定义 | 第34-35页 |
3.2 时间架构的要素 | 第35-38页 |
4 议题传散的时间架构总体分析 | 第38-44页 |
4.1 新浪微博议题传散的时间架构 | 第38-40页 |
4.2 都市类报纸议题传散的时间架构 | 第40-44页 |
5 微博与都市类报纸议题传散的时间架构比较 | 第44-64页 |
5.1 社会议题:“毒胶囊”事件传散的时间架构 | 第45-51页 |
5.1.1 “毒胶囊”引发围观 | 第45-46页 |
5.1.2 议题显著性的凸显 | 第46-47页 |
5.1.3 议题显著性的削弱 | 第47-48页 |
5.1.4 “毒胶囊”事件传散的时间架构比较 | 第48-51页 |
5.2 时政议题:“房姐”事件传散的时间架构 | 第51-57页 |
5.2.1 “房姐”龚爱爱掀起热议 | 第51-53页 |
5.2.2 议题显著性的凸显 | 第53-54页 |
5.2.3 议题显著性的削弱 | 第54-55页 |
5.2.4 “房姐”事件传播的时间架构比较 | 第55-57页 |
5.3 娱乐议题:“江南Style”传散的时间架构 | 第57-64页 |
5.3.1 “江南Style”爆红网络 | 第57-59页 |
5.3.2 议题显著性的凸显 | 第59-60页 |
5.3.3 议题显著性的削弱 | 第60-61页 |
5.3.4 “江南Style”传播的时间架构比较 | 第61-64页 |
6 结论及启示 | 第64-6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4页 |
6.2 研究启示 | 第64-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