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西部地区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以贵州省毕节市L村为例
目录 | 第4-6页 |
CONTENTS | 第6-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7页 |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7-18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第19-29页 |
2.1 相关概念和理论阐述 | 第19-21页 |
2.2 国外对失地农民的研究 | 第21-23页 |
2.3 国内对失地农民的研究 | 第23-26页 |
2.4 国家对失地农民实施的政策 | 第26-29页 |
第三章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29-33页 |
3.1 研究思路 | 第29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9-33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发现 | 第33-43页 |
4.1 政治权益缺损的表现 | 第33-36页 |
4.1.1 缺少话语权和参与权 | 第33-36页 |
4.2 经济权益缺损的表现 | 第36-39页 |
4.2.1 有限的失地补偿影响生存 | 第36-37页 |
4.2.2 收入流的减少影响生活质量和水平 | 第37-39页 |
4.3 社会保障权益缺损的表现 | 第39-43页 |
4.3.1 失地农民没有养老保障 | 第39-40页 |
4.3.2 新农合难以保障失地农民 | 第40-41页 |
4.3.3 失地农民就业无保障 | 第41-43页 |
第五章 讨论和政策建议 | 第43-57页 |
5.1 两个层面三个维度的讨论 | 第43-50页 |
5.1.1 宏观层面的制度维度 | 第43-47页 |
5.1.2 微观层面的政府维度 | 第47-49页 |
5.1.3 微观层面的个人维度 | 第49-50页 |
5.2 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政策建议 | 第50-57页 |
5.2.1 前提是建立健全土地法律制度 | 第50-51页 |
5.2.2 关键是建立多元土地征收补偿机制 | 第51-52页 |
5.2.3 核心是采取以身定制的社会保障模式 | 第52-56页 |
5.2.4 其他建议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件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