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6页 |
| ·研究视角 | 第7-9页 |
| ·从社会变迁与价值变迁的内在联系的角度,分析大学生价值观整体形态变迁 | 第8页 |
| ·从价值观结构的角度,分析大学生价值观的要素形态变迁 | 第8页 |
| ·从一元性与多元性的辩证关系的角度,分析大学生价值观形态变迁的特点和趋势 | 第8-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有利于了解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的特点和主流,对大学生价值观发展进行引领 | 第9页 |
| ·有利于从价值观变迁与社会变迁的内在联系,透视大学生价值观整体形态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 第9-10页 |
|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 第10页 |
|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3页 |
| ·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原因 | 第10-11页 |
| ·大学生价值观演变的轨迹和特点 | 第11-13页 |
|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 第13页 |
| ·论文结构和创新点 | 第13-14页 |
| ·论文结构 | 第13-14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14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我国大学生价值观形态变迁的基本特点和具体表现 | 第16-27页 |
| ·大学生价值观形态变迁的基本特点 | 第16-20页 |
| ·价值一元性与多元性的涵义和联系 | 第16-18页 |
| ·价值观一元性与多元性的定义和联系 | 第18-20页 |
| ·大学生价值观形态变迁的具体表现 | 第20-27页 |
| ·价值取向的形态变迁:从单一性到多样性 | 第20-22页 |
| ·价值目标的形态变迁:从统一性到层次性 | 第22-24页 |
| ·评价标准的形态变迁:从片面性到全面性 | 第24-27页 |
| 第三章 我国大学生价值观形态变迁的社会根源 | 第27-41页 |
| ·社会转型 | 第27-32页 |
| ·利益结构变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态的影响 | 第27-28页 |
| ·社会阶层变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态的影响 | 第28-29页 |
| ·政治参与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态的影响 | 第29-31页 |
| ·文化需求提升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态的影响 | 第31-32页 |
| ·对外开放 | 第32-36页 |
| ·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态的影响 | 第32-33页 |
| ·信息网络化的"虚拟人格"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态的影响 | 第33-34页 |
|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公民素质要求"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态的影响 | 第34-35页 |
| ·全球问题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态的影响 | 第35-36页 |
| ·教育改革 | 第36-41页 |
| ·升学制度变迁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态的影响 | 第36-37页 |
| ·价值观教育内容变迁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态的影响 | 第37-38页 |
| ·教育收费制度变迁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态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就业制度变迁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态的影响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态的发展趋势 | 第41-48页 |
| ·动态化发展 | 第41-42页 |
| ·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性 | 第41-42页 |
| ·大学生价值观的相对性 | 第42页 |
| ·层次化发展 | 第42-44页 |
| ·价值观的层次性 | 第43页 |
| ·大学生本身需求的层次性 | 第43-44页 |
|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层次性 | 第44页 |
| ·多元化发展 | 第44-48页 |
| ·价值主体多元化 | 第44-45页 |
| ·价值目标多元化 | 第45页 |
| ·评价标准多重性 | 第45-46页 |
| ·价值观内容的多样化与丰富性 | 第46-48页 |
| 第五章 正确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健康发展 | 第48-59页 |
| ·大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原则 | 第48-51页 |
| ·方向性与先进性相统一 | 第48-49页 |
| ·主导性与层次性的相统一 | 第49-51页 |
| ·引领大学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 第51-52页 |
| ·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措施和途径 | 第52-59页 |
| ·强化社会舆论导向 | 第53页 |
| ·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 第53-56页 |
|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 第56-59页 |
| 结语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