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2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1-15页 |
1.3.1 创新联盟的研究 | 第11-14页 |
1.3.2 知识产权风险的研究 | 第14页 |
1.3.3 述评 | 第14-15页 |
1.4 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1.4.1 创新联盟的界定 | 第15页 |
1.4.2 知识产权风险的界定 | 第15-16页 |
1.4.3 契约控制的界定 | 第16页 |
1.4.4 快速信任的界定 | 第16-17页 |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7 主要创新点 | 第20-22页 |
2 创新联盟的基础研究 | 第22-29页 |
2.1 创新联盟各阶段知识产权风险分析 | 第22页 |
2.1.1 联盟形成阶段的风险 | 第22页 |
2.1.2 联盟运营阶段的风险 | 第22页 |
2.1.3 联盟终止阶段的风险 | 第22页 |
2.2 创新联盟中的联盟控制分析 | 第22-24页 |
2.2.1 联盟控制的内涵 | 第22-23页 |
2.2.2 联盟控制的维度 | 第23页 |
2.2.3 联盟控制的意义 | 第23-24页 |
2.3 创新联盟中的快速信任分析 | 第24-29页 |
2.3.1 快速信任的提出及研究 | 第24-25页 |
2.3.2 快速信任与普通信任的比较分析 | 第25-27页 |
2.3.3 快速信任的影响因素 | 第27-29页 |
3 概念模型与假设提出 | 第29-33页 |
3.1 知识产权风险对创新联盟形成绩效的影响 | 第29-30页 |
3.1.1 创新联盟形成质量及形成效率的界定 | 第29页 |
3.1.2 知识产权风险对创新联盟形成绩效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 契约控制的调节影响作用 | 第30-31页 |
3.3 快速信任的调节影响作用 | 第31页 |
3.4 研究概念模型及假设汇总 | 第31-33页 |
4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33-39页 |
4.1 研究样本及其调查 | 第33-36页 |
4.1.1 研究设计原则与方法 | 第33-34页 |
4.1.2 各因素测量题项的确定 | 第34-36页 |
4.2 数据处理方法和技术手段 | 第36-39页 |
4.2.1 量表的信度检验 | 第37页 |
4.2.2 量表的效度检验 | 第37页 |
4.2.3 因子分析 | 第37页 |
4.2.4 LISREL 模型分析 | 第37-38页 |
4.2.5 研究采用的技术手段 | 第38-39页 |
5 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9-48页 |
5.1 模型各要素分析 | 第39-40页 |
5.2 知识产权风险对创新联盟形成影响作用验证 | 第40-45页 |
5.2.1 调节效应分析方法 | 第42-43页 |
5.2.2 调节作用验证结果 | 第43-45页 |
5.3 结果讨论 | 第45-48页 |
5.3.1 知识产权风险负向影响创新联盟形成质量及形成效率 | 第45页 |
5.3.2 契约控制在知识产权风险对创新联盟形成作用中的调节效应 | 第45-46页 |
5.3.3 快速信任在知识产权风险对创新联盟形成作用中的调节效应 | 第46页 |
5.3.4 假设检验情况汇总及模型验证结果 | 第46-48页 |
6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 第48-49页 |
6.1 研究的局限性 | 第48页 |
6.2 未来研究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附录 | 第53-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