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中新生态城景观水系补水与水动力循环工程方案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2 中新生态城水系概况第11-16页
        1.2.1 区域自然条件第11-12页
        1.2.2 水系分布第12-14页
        1.2.3 水资源分布第14-16页
        1.2.4 现状问题分析第16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6-20页
        1.3.1 水资源优化配置第16-18页
        1.3.2 湖泊流场数值模拟第18-19页
        1.3.3 工程案例研究进展第19-20页
    1.4 本文研究任务和技术路线第20-22页
        1.4.1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4.2 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2章 景观水系多水源补水工程方案研究第22-39页
    2.1 用水分析第22-23页
    2.2 景观环境需水量分析第23-30页
        2.1.1 水量平衡计算方法第23-26页
        2.1.2 水位标高控制第26-27页
        2.1.3 计算结果分析第27-30页
    2.3 可利用水源分析第30-34页
        2.3.1 蓟运河第30-32页
        2.3.2 永定新河第32-33页
        2.3.3 营城污水处理厂尾水第33页
        2.3.4 营城再生水厂出水第33页
        2.3.5 北塘水库第33-34页
        2.3.6 北疆海水淡化水第34页
        2.3.7 雨水第34页
        2.3.8 其他水源第34页
    2.4 多水源补水工程方案第34-38页
        2.4.1 水资源优化配置原则第34-35页
        2.4.2 多种非常规水源配置与利用第35-36页
        2.4.3 多水源补水工程技术方案第36-38页
        2.4.4 多水源补水工程运行策略第38页
    2.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景观水系水动力循环工程方案研究第39-55页
    3.1 景观水系现状第39-40页
    3.2 水动力循环联通模型的构建第40-41页
    3.3 水动力循环联通工程路径第41-43页
        3.3.1 现状工程方案(2016年)第41页
        3.3.2 近期工程方案(2016年~2017年)第41-42页
        3.3.3 中期工程方案(2017年~2018年)第42-43页
        3.3.4 远期工程方案(2018年以后)第43页
    3.4 水环境数学模型第43-46页
        3.4.1 模型概述第43-44页
        3.4.2 模型比选第44-45页
        3.4.3 Delft3D Open Souce模型介绍第45-46页
    3.5 生态城水循环模型构建第46-47页
        3.5.1 计算区域的网格划分第46-47页
        3.5.2 水动力模型设置第47页
    3.6 水动力循环工程方案优化第47-54页
        3.6.1 现状水循环工程运行方案模拟第47-48页
        3.6.2 近期水循环工程运行方案模拟第48-49页
        3.6.3 中期水循环工程运行方案模拟第49-51页
        3.6.4 远期水循环工程运行方案模拟第51-53页
        3.6.5 水动力循环工程运行方案优化第53-54页
    3.7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4章 水系养护措施应用研究第55-64页
    4.1 水生态系统初步构建第55页
    4.2 人工设施设置与养护第55-58页
        4.2.1 人工浮岛第56-57页
        4.2.2 曝气增氧第57-58页
    4.3 水体水面养护第58-62页
        4.3.1 水生态养护第58-59页
        4.3.2 水体巡视与水质监测第59-61页
        4.3.3 冬季水体水质保持第61-62页
    4.4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5章 工程效能分析第64-80页
    5.1 工程项目概况第64页
    5.2 工程方案选择第64-67页
        5.2.1 工程方案第64-66页
        5.2.2 方案对比第66-67页
    5.3 水体循环管道管材确定第67-75页
        5.3.1 常用管材第67-70页
        5.3.2 管材比较第70-74页
        5.3.3 管材确定第74-75页
    5.4 工程运行方式第75页
        5.4.1 投放鱼苗第75页
        5.4.2 水动流向第75页
        5.4.3 运行维护第75页
        5.4.4 水体水质保证第75页
        5.4.5 雨季运行第75页
    5.5 工程效果与技术经济分析第75-79页
        5.5.1 工程效果分析第75-76页
        5.5.2 技术经济分析第76-79页
    5.6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6章 结论和展望第80-82页
    6.1 结论第80-81页
    6.2 展望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4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口南国明珠生态岛的生态建设与效果评价研究
下一篇:电动汽车环境回弹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