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生防链霉菌Act12中SPA7074缺失突变株的构建及次级代谢产物鉴定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文章综述第10-19页
    1.1 链霉菌介绍第10-11页
        1.1.1 链霉菌概述第10页
        1.1.2 链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第10-11页
    1.2 TetR家族介绍第11-14页
        1.2.1 TetR家族的结构、分布第11-12页
        1.2.2 TetR家族蛋白与形态发生和抗生素产生第12页
        1.2.3 TetR家族蛋白与多药抗性第12-13页
        1.2.4 TetR家族功能第13页
        1.2.5 TetR家族研究进展第13-14页
    1.3 密旋链霉菌Act12第14页
    1.4 基因敲除技术第14-16页
        1.4.1 基因敲除技术的简介第14-15页
        1.4.2 基因阻断方法及原理第15-16页
    1.5 石林放线菌第16-17页
        1.5.1 石林放线菌简介第16页
        1.5.2 放线菌选择分离方法第16-17页
    1.6 研究的依据、目的及意义第17-19页
第二章 spa7074基因敲除菌株的构建第19-34页
    2.1 材料第19-21页
        2.1.1 菌株第19页
        2.1.2 质粒第19页
        2.1.3 PCR引物第19页
        2.1.4 培养基第19-20页
        2.1.5 生化试剂第20-21页
        2.1.6 试剂盒第21页
        2.1.7 抗生素第21页
    2.2 方法第21-27页
        2.2.1 重组质粒pMD18T-kan-u的构建第21-24页
        2.2.2 重组质粒pMD18T-kan-u-d的构建第24-25页
        2.2.3 spa7074基因敲除重组质粒pKT7074的构建第25页
        2.2.4 大肠杆菌与链霉菌属间接合转移第25-26页
        2.2.5 双交换突变株的筛选第26-27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7-33页
        2.3.1 基因spa7074的功能分析第27页
        2.3.2 基因敲除重组质粒构建流程第27-28页
        2.3.3 重组质粒的筛选及验证第28-31页
        2.3.4 基因敲除突变株的筛选第31-33页
    2.4 讨论第33-34页
第三章 菌株发酵与代谢产物分析第34-43页
    3.1 材料第34-35页
        3.1.1 菌株第34页
        3.1.2 培养基第34页
        3.1.3 仪器和材料第34-35页
    3.2 方法第35-36页
        3.2.1 菌株的发酵和代谢产物检测第35页
        3.2.2 发酵产物抑菌活性的测定第35页
        3.2.3 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及鉴定第35-36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6-41页
        3.3.1 野生型菌株与突变型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下的表型观察第36页
        3.3.2 突变株 Δspa7074的代谢产物分析第36-37页
        3.3.3 发酵液抑菌活性的检测第37页
        3.3.4 化合物的分离纯化第37-40页
        3.3.5 寡霉素D抑菌活性的测定第40页
        3.3.6 寡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第40-41页
    3.4 讨论第41-43页
第四章 石林放线菌的分离及活性菌株筛选第43-52页
    4.1 材料第43页
        4.1.1 材料来源第43页
        4.1.2 拮抗病原菌第43页
        4.1.3 培养基第43页
        4.1.4 仪器第43页
    4.2 方法第43-46页
        4.2.1 云南石林土壤样品的采集第43-44页
        4.2.2 云南石林土壤样品稀释液的制备第44页
        4.2.3 土壤放线菌的分离及纯化第44页
        4.2.4 具抑菌活性菌株的筛选第44页
        4.2.5 筛选到的有抑菌活性的石林土壤放线菌的鉴定第44-46页
        4.2.6 石林放线菌扫描电镜观察第46页
        4.2.7 对筛选出的抑菌活性强的石林放线菌进行代谢产物检测第46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6-50页
        4.3.1 石林放线菌的分离纯化第46-47页
        4.3.2 具有抑菌活性菌株的筛选第47-48页
        4.3.3 石林放线菌的 16S rDNA鉴定第48-49页
        4.3.4 石林放线菌的扫描电镜观察第49-50页
        4.3.5 具广谱抗菌性的石林放线菌的代谢产物检测第50页
    4.4 讨论第50-52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致谢第57-58页
作者简介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草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变化特征
下一篇:深松施肥机变量施肥控制试验平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