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白藜芦醇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1.1.1 抗癌活性 | 第9-10页 |
1.1.2 抗心血管疾病活性 | 第10-11页 |
1.1.3 抗炎活性 | 第11页 |
1.1.4 抗病毒活性 | 第11-12页 |
1.1.5 抗肝脏疾病活性 | 第12页 |
1.1.6 神经系统保护活性 | 第12页 |
1.2 白藜芦醇的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1.2.1 Perkin反应法 | 第12-13页 |
1.2.2 Heck反应法 | 第13-14页 |
1.2.3 Wittig和Wittig-Horner反应法 | 第14-17页 |
第2章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17-21页 |
2.1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 | 第17-18页 |
2.2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第18-21页 |
2.2.1 取代苯甲醇的合成 | 第18-19页 |
2.2.2 取代苄溴的合成 | 第19页 |
2.2.3 取代磷酸酯的合成 | 第19-20页 |
2.2.4 氟代白藜芦醇衍生物的合成 | 第20-21页 |
第3章 氟代白藜芦醇衍生物抗乳腺癌活性研究 | 第21-25页 |
3.1 抗乳腺癌初步生物活性试验 | 第21-22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3.1.1.1 仪器 | 第21页 |
3.1.1.2 细胞与试剂 | 第21-22页 |
3.1.2 MTT法比色测定 | 第22页 |
3.2 实验结果 | 第22-25页 |
第4章 结论 | 第25-27页 |
第5章 实验部分 | 第27-41页 |
5.1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5.1.1 仪器 | 第27页 |
5.1.2 试剂 | 第27-28页 |
5.2 合成实验部分 | 第28-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7页 |
综述 白藜芦醇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理活性综述 | 第47-65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