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文化学视阈下的民营企业家犯罪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3 理论基础 | 第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文化与犯罪关系概述 | 第15-23页 |
2.1 犯罪的文化诱因概述 | 第16-19页 |
2.1.1 犯罪的主文化诱因 | 第16-17页 |
2.1.2 犯罪的亚文化诱因 | 第17-18页 |
2.1.3 犯罪的传统文化诱因 | 第18-19页 |
2.2 犯罪的文化冲突诱因 | 第19-23页 |
2.2.1 文化冲突引发行为规范冲突 | 第19-20页 |
2.2.2 文化冲突促进犯罪心理形成 | 第20-21页 |
2.2.3 文化冲突弱化犯罪社会控制 | 第21-23页 |
第3章 民营企业家犯罪的概念界定及特征分析 | 第23-31页 |
3.1 民营企业家犯罪概念的界定 | 第23-24页 |
3.1.1 民营企业家 | 第23页 |
3.1.2 民营企业家犯罪 | 第23-24页 |
3.2 民营企业家犯罪的主要特征 | 第24-31页 |
3.2.1 涉案企业的地域分布比较集中 | 第24-25页 |
3.2.2 涉案企业的案发领域大多相同 | 第25-26页 |
3.2.3 涉案企业的案发原因相对复杂 | 第26-27页 |
3.2.4 涉案人员的性别男多于女 | 第27-28页 |
3.2.5 涉案人员的年龄集中在40至 49 岁 | 第28页 |
3.2.6 涉案人员的职务主要涉及五类人员 | 第28-29页 |
3.2.7 涉案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 第29-31页 |
第4章 民营企业家犯罪的社会文化原因 | 第31-39页 |
4.1 传统文化的桎梏 | 第31-33页 |
4.1.1 “官尊民卑” | 第31-32页 |
4.1.2 “抑商”“轻商” | 第32-33页 |
4.1.3 “帮会”文化 | 第33页 |
4.2 体制文化建设不健全 | 第33-38页 |
4.2.1 管理制度不够科学 | 第34-35页 |
4.2.2 监督文化不够全面 | 第35-36页 |
4.2.3 廉政建设不够重视 | 第36-38页 |
4.3 思想文化多元化 | 第38-39页 |
第5章 预防民营企业家犯罪的具体路径 | 第39-49页 |
5.1 完善公平平等的市场文化 | 第39-41页 |
5.1.1 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 第39-40页 |
5.1.2 降低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标准 | 第40-41页 |
5.1.3 杜绝民营企业家涉黑犯罪 | 第41页 |
5.2 健全民营企业体制文化 | 第41-46页 |
5.2.1 完善管理制度文化 | 第41-44页 |
5.2.2 健全监督文化 | 第44-46页 |
5.2.3 重视廉政文化 | 第46页 |
5.3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46-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