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村镇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前言 | 第9-13页 |
| (一)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 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 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页 |
| (二)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1-13页 |
| 一、村镇银行的基础理论 | 第13-21页 |
| (一) 概述 | 第13-16页 |
| 1. 设立背景 | 第13-14页 |
| 2. 法律性质 | 第14-15页 |
| 3. 村镇银行的特点 | 第15-16页 |
| (二) 与相关金融机构的比较 | 第16-21页 |
| 1. 小额贷款公司 | 第16-18页 |
| 2. 农村信用合作社 | 第18-19页 |
| 3. 农村资金互助社 | 第19-21页 |
| 二、我国村镇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及存在的问题 | 第21-24页 |
| (一) 村镇银行监管法律体系 | 第21-22页 |
| (二) 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 1. “严监管”理念下主发起银行制度存在的弊端 | 第22-23页 |
| 2. 偏离服务“三农”理念 | 第23-24页 |
| 三、国外社区银行的监管制度及启示 | 第24-29页 |
| (一) 美国社区银行 | 第24-25页 |
| 1. 法律监管体系 | 第24-25页 |
| 2. 风险控制、救济机制 | 第25页 |
| (二) 澳大利亚社区银行 | 第25-26页 |
| 1. 法律监管体系 | 第25页 |
| 2. 管理制度 | 第25-26页 |
| (三) 格莱珉银行 | 第26-27页 |
| 1. 经营理念 | 第26-27页 |
| 2. 经营模式 | 第27页 |
| (四) 国外社区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27-29页 |
| 1. 经营理念上的启示 | 第27-28页 |
| 2. 经营管理模式上的启示 | 第28页 |
| 3. 监管法律体系构建上的启示 | 第28-29页 |
| 四、村镇银行法律监管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 第29-41页 |
| (一) 主发起行制度概述 | 第29-33页 |
| 1. 主发起行制度的相关规定 | 第29页 |
| 2. 主发起行制度的调整过程 | 第29-30页 |
| 3. 主发起银行制度的评价 | 第30-33页 |
| (二) 主发起银行制度的完善 | 第33-34页 |
| 1. 国外社区银行给予的经验 | 第33页 |
| 2. 国内城市商业银行、农商行的实践经验 | 第33-34页 |
| 3. 关于主发起银行制度的构想 | 第34页 |
| (三) 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制度的完善 | 第34-41页 |
| 1. 发展偏离服务“三农”理念 | 第34-35页 |
| 2. 关于服务“三农”与商业利益矛盾引发的质疑 | 第35-37页 |
| 3. 服务“三农”理念和商业利益是否无法平衡 | 第37-39页 |
| 4. 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制度的完善 | 第39-41页 |
| 结语 | 第4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