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方法、基本框架和创新点 | 第14-17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2.2 基本框架 | 第15页 |
1.2.3 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7-23页 |
2.1 商品住宅价格影响因素研究 | 第17-21页 |
2.1.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2.1.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9-21页 |
2.2 商品住宅价格预测研究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房地产价格相关理论概述 | 第23-30页 |
3.1 房地产价格基本概念 | 第23-25页 |
3.1.1 房地产相关概念 | 第23-24页 |
3.1.2 房地产价格的概念 | 第24-25页 |
3.1.3 房地产价格的种类 | 第25页 |
3.2 房地产价格基本理论 | 第25-30页 |
3.2.1 市场供求理论 | 第25-26页 |
3.2.2 房地产市场理论 | 第26-28页 |
3.2.3 价格的形成与传导机制 | 第28-29页 |
3.2.4 房地产价格的本质 | 第29-30页 |
第四章 上海商品住宅价格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 第30-41页 |
4.1 需求因素 | 第30-36页 |
4.1.1 国内生产总值 | 第30-31页 |
4.1.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第31-32页 |
4.1.3 人口 | 第32-33页 |
4.1.4 人均消费支出 | 第33-34页 |
4.1.5 人均住房面积 | 第34-35页 |
4.1.6 户口城镇化率 | 第35-36页 |
4.2 供给因素 | 第36-38页 |
4.2.1 土地交易价格指数 | 第36页 |
4.2.2 竣工面积 | 第36-37页 |
4.2.3 住宅投资额 | 第37-38页 |
4.2.4 平均造价 | 第38页 |
4.3 其他因素 | 第38-41页 |
4.3.1 政策因素 | 第39页 |
4.3.2 社会状况 | 第39页 |
4.3.3 环境因素 | 第39-40页 |
4.3.4 心理因素 | 第40-41页 |
第五章 上海市住宅价格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 第41-61页 |
5.1 模型的评价与选择 | 第41-59页 |
5.1.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第41-47页 |
5.1.2 主成分分析法 | 第47-59页 |
5.2 模型的经济学解释 | 第59-61页 |
第六章 上海市商品住宅价格的预测 | 第61-74页 |
6.1 模型的评价与选择 | 第61-66页 |
6.1.1 预测模型的构造 | 第62页 |
6.1.2 模型构造步骤 | 第62-65页 |
6.1.3 GM(1,1) 模型的检验 | 第65-66页 |
6.2 实证研究 | 第66-70页 |
6.2.1 计算累加序列的预测值 | 第66-68页 |
6.2.2 状态划分并确定马尔科夫状态转移概率矩阵 | 第68-69页 |
6.2.3 二次拟合灰色马尔科夫模型的实证检验 | 第69页 |
6.2.4 未来三年房价的预测 | 第69-70页 |
6.3 预测结果的经济学解释 | 第70-74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82页 |
7.1 结论 | 第74页 |
7.2 政策建议 | 第74-78页 |
7.2.1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 第74-75页 |
7.2.2 完善土地政策,摆脱土地财政 | 第75-76页 |
7.2.3 实施房产税政策,有效解决住房空置问题 | 第76页 |
7.2.4 合理的金融政策,稳定物价指数 | 第76-77页 |
7.2.5 加快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发展房屋租赁市场 | 第77-78页 |
7.2.6 拓宽资本投资渠道,加大政府信息公布 | 第78页 |
7.3 政策着力点 | 第78-81页 |
7.3.1 改革现有的土地使用制度,加大土地供给 | 第78-79页 |
7.3.2 加强保障性住房供给管理 | 第79-80页 |
7.3.3 改革房产税,适当增加住房保有环节的税赋 | 第80页 |
7.3.4 解决地方政府财政困难以减少土地依赖 | 第80-81页 |
7.3.5 拓宽资本的投资渠道 | 第81页 |
7.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附录 | 第88-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