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2.1 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1.2.2 土地流转方式 | 第13-14页 |
1.2.3 土地流转的规模和期限 | 第14页 |
1.2.4 土地流转的动因和阻碍因素 | 第14-18页 |
1.3 理论依据 | 第18-21页 |
1.3.1 地租理论 | 第18-19页 |
1.3.2 产权理论与土地流转 | 第19-20页 |
1.3.3 制度变迁理论下的土地流转研究 | 第20页 |
1.3.4 规模经营理论与土地流转 | 第20-21页 |
1.4 本文存在的创新和不足 | 第21-23页 |
第2章 我国土地流转制度变迁以及总体状况 | 第23-31页 |
2.1 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 第23-24页 |
2.2 农村经济发展与土地流转状况 | 第24-27页 |
2.2.1 1949-2013年期间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发展状况 | 第24-25页 |
2.2.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 第25-26页 |
2.2.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人口流动及其就业情况 | 第26-27页 |
2.3 我国目前的土地流转状况 | 第27-31页 |
2.3.1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和特点 | 第27-29页 |
2.3.2 我国农耕地状况 | 第29-31页 |
第3章 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的进程与现状 | 第31-40页 |
3.1 河南省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 | 第31-32页 |
3.2 河南省土地流转的模式 | 第32-35页 |
3.2.1 集体流转带动型 | 第32-33页 |
3.2.2 经济能人带动型 | 第33-34页 |
3.2.3 企业带动型 | 第34页 |
3.2.4 市场带动型 | 第34-35页 |
3.3 河南省土地流转规模 | 第35-38页 |
3.4 河南省各地市土地流转状况 | 第38-40页 |
第4章 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主体的分析 | 第40-50页 |
4.1 从成本收益的角度进行分析 | 第40-42页 |
4.1.1 从收益角度分析 | 第40-41页 |
4.1.2 从成本角度分析 | 第41-42页 |
4.2 从供给侧分析阻碍农户流转土地的原因 | 第42-44页 |
4.2.1 由于地缘因素的心理作用 | 第42-43页 |
4.2.2 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 第43页 |
4.2.3 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缺乏动力 | 第43-44页 |
4.2.4 土地流转中存在农民利益流失现象 | 第44页 |
4.3 从需求侧分析阻碍农户流转土地的原因 | 第44-46页 |
4.3.1 长周期、低收益影响了对第一产业的投入 | 第44-45页 |
4.3.2 融资困难,规模经营者缺乏农业开发资金 | 第45页 |
4.3.3 土地流转后经营不科学 | 第45页 |
4.3.4 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拓展疲软 | 第45-46页 |
4.4 从政府职能缺失方面分析阻碍农户流转土地的原因 | 第46-50页 |
4.4.1 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不足 | 第46-48页 |
4.4.2 土地流转价格机制不健全 | 第48页 |
4.4.3 农村土地流转配套制度建设滞后 | 第48-50页 |
第5章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政策建议 | 第50-54页 |
5.1 加强各级政府主体对土地流转的引导和支持 | 第50-51页 |
5.2 从需求侧刺激土地流转的发展 | 第51-52页 |
5.2.1 支持农业企业发展,促进农地流转 | 第51页 |
5.2.2 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行为,促进土地流转 | 第51页 |
5.2.3 扶植农业专业户,促进土地流转 | 第51-52页 |
5.3 从供给侧刺激土地流转的规模 | 第52-53页 |
5.3.1 对流出土地的农户进行奖励 | 第52页 |
5.3.2 解决流出农户的再就业问题 | 第52页 |
5.3.3 鼓励农户以入股的方式流转手中的土地 | 第52页 |
5.3.4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52-53页 |
5.4 激发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间接需求 | 第53-54页 |
5.4.1 加强农村基层政府微观职能的发挥,促进政府职能的发挥 | 第53页 |
5.4.2 完善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促进农地流转市场。 | 第53页 |
5.4.3 培育土地经纪人、促进农地流转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