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桩基及深基础论文

膨胀土地区基坑支护设计及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4-16页
1 绪论第16-26页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6-18页
        1.1.1 研究背景第16-18页
        1.1.2 研究意义第18页
    1.2 深基坑工程概述第18-20页
        1.2.1 基坑工程支护体系的概念第18-19页
        1.2.2 深基坑工程的主要特点第19-2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23页
        1.3.1 国外发展与现状第20-21页
        1.3.2 国内发展与现状第21-23页
    1.4 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第23-26页
        1.4.1 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3-24页
        1.4.2 主要研究方法第24-26页
2 膨胀土特性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第26-34页
    2.1 膨胀土的膨胀变形机理第26-29页
        2.1.1 膨胀土的工程特性第26-28页
        2.1.2 膨胀土胀缩变形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第28-29页
    2.2 合肥地区的膨胀土质——老粘土的工程特性第29-34页
        2.2.1 老粘土的特性第29-30页
        2.2.2 合肥地区膨胀土的膨胀性质第30-32页
        2.2.3 膨胀土对周边的影响及需采取的措施第32-34页
3 膨胀土中基坑支护方案的选择第34-46页
    3.1 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第34-36页
        3.1.1 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第34-35页
        3.1.2 基坑工程地质条件第35页
        3.1.3 水文地质条件第35-36页
    3.2 常用基坑支护体系及各自适用范围第36-40页
        3.2.1 基坑支护结构需要满足的各项要求第36-37页
        3.2.2 基坑常用的支护形式和其适用条件第37-40页
    3.3 基坑支护形式的比选原则及拟采用的支护方案第40-45页
        3.3.1 基坑支护形式的比选原则第40-42页
        3.3.2 拟采用的基坑支护方案第42-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4 理正深基坑7.0F-SPW对支护结构的计算第46-66页
    4.1 理正深基坑设计软件的简要介绍第46页
    4.2 土钉墙支撑体系验算第46-52页
        4.2.1 钉墙支护结构设计的内容第46-47页
        4.2.2 土钉抗拉承载力验算第47-49页
        4.2.3 土钉墙内部稳定性验算第49-50页
        4.2.4 土钉墙外部稳定性验算第50-52页
    4.3 桩锚支护的验算第52-64页
        4.3.1 被动土压力第52-53页
        4.3.2 弹性计算方法中的“m”法、“K”法、“c”法第53-55页
        4.3.3 工程详细勘察情况第55-56页
        4.3.4 设计条件参数第56页
        4.3.5 嵌固深度的计算第56-57页
        4.3.6 稳定计算第57-58页
        4.3.7 验算结果分析第58-64页
    4.4 支护结构施工的一般原则第64页
    4.5 本章小结第64-66页
5 深基坑支护体系的ANSYS有限元模拟第66-82页
    5.1 ANSYS有限元软件的介绍第66-67页
    5.2 ANSYS模拟深基坑开挖的理论基础第67-80页
        5.2.1 材料模型第67-68页
        5.2.2 接触面的处理第68-69页
        5.2.3 模型尺寸的确定第69-70页
        5.2.4 土体的D-P准则第70页
        5.2.5 生死单元的处理第70-71页
        5.2.6 开挖前初始地应力的模拟第71-73页
        5.2.7 基坑开挖位移模拟第73-76页
        5.2.8 基坑开挖的土层应力分布第76-79页
        5.2.9 基坑模拟与实测位移对比第79-80页
    5.3 本章小结第80-82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2-84页
    6.1 结论第82页
    6.2 展望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致谢第88-90页
作者简介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洋文化影响下的文昌近代华侨民居建筑特征
下一篇:涉县刘家寨古村落聚落空间形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