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建设论文--组织建设论文--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论文

廉洁测试制度及其适用性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0-19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第10-11页
    1.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对廉洁测试的内涵和功能等进行的描述性研究第11-12页
        1.2.2 从法学角度进行相邻概念比较研究第12页
        1.2.3 对廉洁测试的实施原则和限制条件研究第12-13页
    1.3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3.1 廉洁测试的内涵第13-14页
        1.3.2 廉洁测试的分类第14页
        1.3.3 廉洁测试的必要性第14-15页
        1.3.4 廉洁测试的目标和效果第15-16页
        1.3.5 廉洁测试的潜在风险第16页
        1.3.6 廉洁测试的局限性第16-17页
    1.4 研究方法第17页
    1.5 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2章 廉洁测试的产生背景第19-21页
    2.1 廉洁测试产生的社会背景第19页
    2.2 廉洁测试产生的政策背景第19-20页
    2.3 廉洁测试产生的实践基础第20-21页
第3章 廉洁测试的分类和性质第21-26页
    3.1 廉洁测试的分类第22页
        3.1.1 目标测试第22页
        3.1.2 随机测试第22页
    3.2 廉洁测试的性质第22-26页
        3.2.1 目标测试是一种“机会提供型诱惑侦查”第23-24页
        3.2.2 随机测试是一种主动预防腐败的措施第24-26页
第4章 廉洁测试制度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第26-37页
    4.1 高层反腐败的决心和行动第26-27页
        4.1.1 高层反腐败的决心第26-27页
        4.1.2 中央纪委监察部反腐败的行动第27页
    4.2 我国腐败问题的特征是否适合廉洁测试第27-30页
        4.2.1 我国腐败的层级特征第28-29页
        4.2.2 我国腐败的频率特征第29-30页
    4.3 廉洁测试引入我国的历史基础第30-31页
    4.4 我国法治背景下廉洁测试的合法性第31-32页
        4.4.1 国际法视角第31-32页
        4.4.2 国内法视角第32页
    4.5 廉洁测试引入我国的现实基础第32-33页
    4.6 廉洁测试与我国现行反腐败体系的兼容性第33-34页
    4.7 含苞待放的“国家监察委员会”与廉洁测试第34-37页
        4.7.1 改革的进程第34-35页
        4.7.2 “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法律地位与权责第35页
        4.7.3. 重大的政治体制改革背景下廉洁测试的适用性第35-36页
        4.7.4 随机测试的制度化尝试第36-37页
第5章 廉洁测试的原则及其规制方法的探讨第37-41页
    5.1 廉洁测试的原则第37-39页
        5.1.1 比例原则第37页
        5.1.2 程序法定原则第37-38页
        5.1.3 诱惑适当原则第38-39页
        5.1.4 权利救济原则第39页
    5.2 廉洁测试的规制方法第39-41页
        5.2.1 对违法廉洁测试的人员实施纪律惩罚第39页
        5.2.2 对违法廉洁测试行为的损害赔偿第39-40页
        5.2.3 对违法廉洁测试行为的刑事制裁第40页
        5.2.4 非法证据的排除第40-41页
结论第41-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动漫企业税收政策研究
下一篇:汉语“应该”和与其对应的日语表现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