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1.2.1 公司治理 | 第10页 |
1.2.2 大股东与大股东控制 | 第10-11页 |
1.2.3 股权制衡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3.1 大股东控制与经营绩效方面的研究 | 第12-14页 |
1.3.2 股权制衡方面的研究 | 第14-16页 |
1.3.3 简要的评议 | 第16-18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2章 相关基本理论 | 第20-28页 |
2.1 企业合同理论 | 第20-22页 |
2.1.1 企业合同理论概述 | 第20-21页 |
2.1.2 股权合同 | 第21-22页 |
2.2 公司治理理论 | 第22-24页 |
2.2.1 公司治理理论概述 | 第22-23页 |
2.2.2 公司治理的实现途径 | 第23页 |
2.2.3 股东与股权治理 | 第23-24页 |
2.3 资本结构理论 | 第24-28页 |
2.3.1 MM定理和代理理论 | 第25-26页 |
2.3.2 融资合同理论 | 第26-28页 |
第3章 股权制衡的必要性和作用 | 第28-36页 |
3.1 股权制衡的必要性 | 第28-34页 |
3.1.1 大股东控制的主要表现 | 第28-30页 |
3.1.2 大股东控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 第30-32页 |
3.1.3 股权制衡的必要性 | 第32-34页 |
3.2 股权制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 第34-36页 |
3.2.1 激励作用 | 第34-35页 |
3.2.2 监督作用 | 第35页 |
3.2.3 竞争作用 | 第35-36页 |
第4章 股权制衡影响公司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 | 第36-46页 |
4.1 研究假设 | 第36页 |
4.2 样本选取 | 第36-37页 |
4.3 变量选择 | 第37-38页 |
4.3.1 因变量的选择 | 第37页 |
4.3.2 自变量的选择 | 第37-38页 |
4.3.3 控制变量的选择 | 第38页 |
4.4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8-42页 |
4.4.1 各变量在不同股权集中度下的描述性统计 | 第38-40页 |
4.4.2 各变量在制衡与非制衡股权结构下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0-42页 |
4.5 模型设计 | 第42-44页 |
4.5.1 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 第42-43页 |
4.5.2 协整检验 | 第43页 |
4.5.3 建立模型 | 第43-44页 |
4.6 回归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第5章 通过股权制衡对大股东进行限制的政策建议 | 第46-52页 |
5.1 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 第46-48页 |
5.1.1 深化国企股权分置改革 | 第46-47页 |
5.1.2 积极发展机构投资者 | 第47-48页 |
5.2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 第48-51页 |
5.2.1 通过股东大会来制衡大股东 | 第48-49页 |
5.2.2 通过董事会来制衡大股东 | 第49-51页 |
5.3 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法律保护 | 第51-52页 |
5.3.1 建立完善的公司股东利益司法保护制度 | 第51页 |
5.3.2 建立专业机构的市场惩戒机制 | 第51-5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53-54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