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LB高速公路建设背景与病害分析 | 第15-23页 |
2.1 LB高速公路工程概况 | 第15-16页 |
2.1.1 项目背景 | 第15页 |
2.1.2 原路面结构 | 第15-16页 |
2.2 路面技术状况 | 第16-18页 |
2.2.1 填方路段裂缝 | 第16-17页 |
2.2.2 车辙 | 第17页 |
2.2.3 块裂 | 第17-18页 |
2.2.4 坑洞 | 第18页 |
2.3 路面技术状况指标 | 第18-22页 |
2.4 养护历史 | 第22-23页 |
第三章 LB高速公路路面检测评估与结果分析 | 第23-63页 |
3.1 现场取样 | 第23-24页 |
3.2 现场检测 | 第24-49页 |
3.2.1 现场钻芯检测 | 第25-34页 |
3.2.2 车辙检测 | 第34-36页 |
3.2.3 路表渗水检测 | 第36-37页 |
3.2.4 FWD检测 | 第37-43页 |
3.2.5 激光弯沉车检测弯沉 | 第43-49页 |
3.3 室内试验 | 第49-58页 |
3.3.1 坑洞群段沥青路面芯样的空隙率和油石比 | 第49-50页 |
3.3.2 沥青路面集料级配和油石比 | 第50-52页 |
3.3.3 沥青路面圆柱体芯样抗剪强度 | 第52-56页 |
3.3.4 沥青层板块车辙试验 | 第56页 |
3.3.5 水泥稳定碎石芯样的抗压强度和压缩模量 | 第56-58页 |
3.4 路面早期损坏原因分析 | 第58-61页 |
3.4.1 坑洞产生原因 | 第58-59页 |
3.4.2 路面产生块裂破坏原因 | 第59-60页 |
3.4.3 路面车辙产生原因 | 第60-61页 |
3.5 本章总结 | 第61-63页 |
第四章 路面结构性能评价 | 第63-79页 |
4.1 当量轴次分析 | 第63-67页 |
4.1.1 交通量调查 | 第63-64页 |
4.1.2 计算日当量标准轴次 | 第64-65页 |
4.1.3 计算累计当量标准轴次 | 第65-66页 |
4.1.4 超载情况 | 第66-67页 |
4.2 路面结构结构层模量反算 | 第67-68页 |
4.3 路面结构层荷载应力分析 | 第68-73页 |
4.3.1 第二期工程完工后路面结构荷载应力分析 | 第68-72页 |
4.3.2 第一期工程路面结构荷载应力分析 | 第72-73页 |
4.4 路面完好段路面疲劳寿命和累积疲劳损伤估算 | 第73-77页 |
4.4.1 路面疲劳寿命估算 | 第73-74页 |
4.4.2 路面累积疲劳损伤分析 | 第74-77页 |
4.5 块裂段路面疲劳分析 | 第77页 |
4.6 本章总结 | 第77-79页 |
第5章 养护维修对策 | 第79-90页 |
5.1 路基沉陷路面纵向裂缝发育段路面养护维修对策 | 第79页 |
5.2 块裂段路面养护维修对策 | 第79页 |
5.3 路面完好段养护维修对策 | 第79-88页 |
5.3.1 养护维修对策 | 第79-83页 |
5.3.2 直接加铺沥青混凝土补强方案 | 第83-85页 |
5.3.3 上水稳基层底部松散夹层灌浆稳定后加铺沥青路面 | 第85-87页 |
5.3.4 补强方案比较 | 第87-88页 |
5.4 养护维修方案 | 第88-89页 |
5.5 本章总结 | 第89-9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6.1 结论 | 第90-91页 |
6.2 展望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