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生态旅游的管治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5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4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 第15-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5-17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7-19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的述评 | 第19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9-2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23-31页 |
2.1 生态旅游的涵义 | 第23页 |
2.2 生态旅游管治概念与特征 | 第23-26页 |
2.2.1 管治与生态旅游管治概念 | 第23-24页 |
2.2.2 生态旅游管治特征 | 第24-26页 |
2.3 生态旅游管治的相关支撑理论 | 第26-31页 |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6-27页 |
2.3.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7-28页 |
2.3.3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8-30页 |
2.3.4 生态补偿理论 | 第30-31页 |
第3章 阿坝州生态旅游资源与生态旅游管治现状 | 第31-40页 |
3.1 阿坝州生态旅游资源 | 第31-33页 |
3.1.1 阿坝州生态旅游地理环境优势 | 第31页 |
3.1.2 阿坝州生态旅游资源的统计与分类 | 第31-33页 |
3.2 阿坝州生态旅游的管治现状 | 第33-37页 |
3.2.1 阿坝州生态旅游的管治特点 | 第33-35页 |
3.2.2 阿坝州生态旅游管治的重点 | 第35-37页 |
3.3 对阿坝州生态旅游管治的综合评价 | 第37-40页 |
3.3.1 政府职能评价 | 第37页 |
3.3.2 政策制度评价 | 第37-38页 |
3.3.3 效益评价 | 第38-40页 |
第4章 阿坝州生态旅游管治中的主要问题 | 第40-49页 |
4.1 地方政府管治职能缺失 | 第40-42页 |
4.2 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冲突 | 第42-43页 |
4.3 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 | 第43-44页 |
4.4 参与者环境伦理教育缺失 | 第44-45页 |
4.5 管治专业人才及其匮乏 | 第45-47页 |
4.6 景区配套服务水平落后 | 第47-49页 |
第5章 阿坝州生态旅游的管治对策 | 第49-58页 |
5.1 科学合理规划生态景区 | 第49-50页 |
5.2 规范政府职能 | 第50-51页 |
5.3 完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 | 第51-52页 |
5.4 合理控制游客容量 | 第52页 |
5.5 各利益主体的责任与融合模式 | 第52-55页 |
5.5.1 各利益主体的职责 | 第52-54页 |
5.5.2 各利益主体协作融合模式 | 第54-55页 |
5.6 对参与者进行环境伦理教育 | 第55-56页 |
5.7 建立可持续发展激励机制 | 第56页 |
5.8 加快从业人员素质培养建设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