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7页 |
1.3.1 天然气与CO_2分离技术 | 第11-14页 |
1.3.2 水合物生成及预测分析 | 第14-15页 |
1.3.3 CO_2凝华特性分析 | 第15-16页 |
1.3.4 CO_2冻堵预防与解决措施分析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伴生气中CO_2脱除路线选择与水合物、固体预测分析 | 第17-41页 |
2.1 伴生气中CO_2脱除路线选择 | 第17-20页 |
2.1.1 常用脱碳工艺方法的比较分析 | 第17-18页 |
2.1.2 天然气脱碳工艺选择 | 第18-20页 |
2.2 含CO_2伴生气水合物形成条件的预测分析 | 第20-33页 |
2.2.1 天然气水合物基本物理性质 | 第20-21页 |
2.2.2 含CO_2伴生气水合物生成条件预测 | 第21-31页 |
2.2.3 CO_2管道水合物生成预测分析 | 第31-33页 |
2.3 含CO_2伴生气中CO_2固体形成条件的预测分析 | 第33-39页 |
2.3.1 CO_2固体形成条件 | 第34-35页 |
2.3.2 基于HYSYS模拟的CO_2固体析出预测 | 第35-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低温分馏法三塔、四塔工艺对比分析 | 第41-52页 |
3.1 三塔工艺流程 | 第41-42页 |
3.2 四塔工艺流程 | 第42-43页 |
3.3 低温分馏法三塔、四塔工艺模型的建立 | 第43-44页 |
3.3.1 模拟假设与简化 | 第43页 |
3.3.2 物性方法的选择 | 第43-44页 |
3.3.3 系统参数的设定 | 第44页 |
3.4 低温分馏法三塔、四塔工艺模拟与优化 | 第44-51页 |
3.4.1 三塔工艺系统模拟与优化 | 第44-47页 |
3.4.2 四塔工艺系统模拟与优化 | 第47-49页 |
3.4.3 三塔、四塔工艺方案对比 | 第49-51页 |
3.4.4 分析与讨论 | 第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增压方案选择及参数优化 | 第52-62页 |
4.1 增压方案设计 | 第52-53页 |
4.2 基于HYSYS的增压方案优选 | 第53-55页 |
4.3 乙烷回收塔和添加剂回收塔塔底最优温度确定 | 第55-56页 |
4.4 乙烷回收塔和添加剂回收塔塔顶回流比优化 | 第56-60页 |
4.4.1 乙烷回收塔塔顶回流比优化 | 第56-58页 |
4.4.2 添加剂回收塔塔顶回流比优化 | 第58-60页 |
4.5 最优工况下CO_2产品最高纯度 | 第60-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CO_2零排放低温分馏四塔工艺处理技术研究 | 第62-121页 |
5.1 方案A分析 | 第64-96页 |
5.1.1 CO_2产品指标 98.5% | 第64-84页 |
5.1.2 CO_2产品指标 98% | 第84-90页 |
5.1.3 CO_2产品指标 97% | 第90-96页 |
5.2 方案B分析 | 第96-110页 |
5.2.1 CO_2产品指标 98.5% | 第97-101页 |
5.2.2 CO_2产品指标 98% | 第101-106页 |
5.2.3 CO_2产品指标 97% | 第106-110页 |
5.3 方案C分析 | 第110-114页 |
5.3.1 含 91.36% CO_2濮 1-67 气优化分析 | 第110-111页 |
5.3.2 含 88.15% CO_2濮新 1-54 气优化分析 | 第111-113页 |
5.3.3 含 85.96% CO_2濮 1-152 气优化分析 | 第113-114页 |
5.4 方案D分析 | 第114-117页 |
5.4.1 含 91.36% CO_2濮 1-67 气优化分析 | 第114-115页 |
5.4.2 含 88.15% CO_2濮新 1-54 气优化分析 | 第115-116页 |
5.4.3 含 85.93%CO_2濮 1-152 气优化分析 | 第116-117页 |
5.5 四种方案分析、对比 | 第117-120页 |
5.5.1 不同CO_2产品指标下A、B方案对比分析 | 第117-119页 |
5.5.2 CO_2产品指标为 97%时A、B、C、D四种方案对比分析 | 第119-12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第六章 醇胺溶液吸收法分析及工艺临界点确定 | 第121-128页 |
6.1 醇胺溶液吸收法分析 | 第121-124页 |
6.2 工艺临界点确定 | 第124-127页 |
6.2.1 优化器分析CO_2产量确定最优温度 | 第125-126页 |
6.2.2 确定最小负荷及临界点 | 第126-127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27-128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128-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4页 |
附录 | 第134-135页 |
致谢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