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1.3 基片集成波导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 第15-18页 |
2 基片集成波导精确测量技术和校准件的研究 | 第18-46页 |
2.1 引言 | 第18-20页 |
2.2 基片集成波导等效宽度的基本理论 | 第20-29页 |
2.2.1 数值拟合方法 | 第21-23页 |
2.2.2 解析法 | 第23-27页 |
2.2.3 等相位面法 | 第27-29页 |
2.3 基于TRL的基片集成波导电路的精确测试方法 | 第29-39页 |
2.3.1 基于8项误差的TRL校准方法 | 第29-31页 |
2.3.2 基片集成波导TRL校准方法的研究 | 第31-36页 |
2.3.3 采用归一化转换器的基片集成波导TRL校准的改进方法 | 第36-39页 |
2.4 基片集成波导匹配负载的研究 | 第39-44页 |
2.4.1 基片集成波导窄带匹配负载设计 | 第39-41页 |
2.4.2 基片集成波导窄带匹配负载仿真及带宽拓展方法 | 第41-43页 |
2.4.3 基片集成波导匹配负载实验结果 | 第43-4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3 基于LTCC的小型化基片集成波导微波延迟线的研究 | 第46-65页 |
3.1 引言 | 第46-49页 |
3.2 基于LTCC工艺的基片集成波导延迟线拓扑结构 | 第49-53页 |
3.2.1 LTCC工艺在基片集成波导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 第49-50页 |
3.2.2 基片集成波导延迟线的拓扑结构 | 第50-53页 |
3.3 基于LTCC工艺的基片集成波导两位延迟线的设计 | 第53-61页 |
3.3.1 基片集成波导/微带转换器的设计及小型化方法 | 第53-55页 |
3.3.2 多层折叠基片集成波导延迟态的设计 | 第55-57页 |
3.3.3 基于多层折叠基片集成波导延迟单元的设计 | 第57-60页 |
3.3.4 基片集成波导延迟线协同仿真设计 | 第60-61页 |
3.4 加工和测试 | 第61-6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4 基片集成波导高功率Gysel功分器及小型化研究 | 第65-85页 |
4.1 引言 | 第65-66页 |
4.2 Wilkinson和Gysel微波功率分配/合成器 | 第66-71页 |
4.2.1 Wilkinson功分器基本概念 | 第66-68页 |
4.2.2 Wilkinson功分器高功率模型 | 第68-69页 |
4.2.3 Gysel功分器研究 | 第69-71页 |
4.3 基于PCB工艺的基片集成波导Gysel功分器的研究 | 第71-77页 |
4.3.1 隔离口垂直输出型Gysel功分器 | 第71-75页 |
4.3.2 隔离口水平输出型Gysel功分器的设计 | 第75-77页 |
4.4 基于LTCC工艺的基片集成波导Gysel功分器的小型化研究 | 第77-84页 |
4.4.1 基于LTCC工艺的平面型Gysel功分器的设计 | 第78-81页 |
4.4.2 基于LTCC工艺的立体型Gysel功分器的设计 | 第81-8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5 (半模)基片集成波导开关和功能可重构电路研究 | 第85-105页 |
5.1 引言 | 第85-86页 |
5.2 半模基片集成波导微带开路枝节加载技术研究 | 第86-91页 |
5.2.1 半模基片集成波导加载微带开路枝节的概念 | 第86-89页 |
5.2.2 半模基片集成波导微带开路枝节加载的工作带宽分析 | 第89-91页 |
5.3 加载可切换微带枝节的半模基片集成波导开关电路研究 | 第91-99页 |
5.3.1 (半模)基片集成波导单刀单掷(SPST)开关电路研究 | 第92-94页 |
5.3.2 加载可切换微带枝节单元的半模基片集成波导开关电路的实验研究 | 第94-99页 |
5.4 基片集成波导单刀双掷(SPDT)开关电路研究 | 第99-102页 |
5.4.1 半模基片集成波导单刀双掷开关的理论分析 | 第99-101页 |
5.4.2 半模基片集成波导单刀双掷开关的实验结果 | 第101-102页 |
5.5 基于半模基片集成波导的功能可重构电路的研究 | 第102-104页 |
5.5.1 半模基片集成波导功能可重构电路的理论分析 | 第102-103页 |
5.5.2 半模基片集成波导功能可重构电路的实验结果 | 第103-10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6 电大尺寸基片集成波导网络的应用研究 | 第105-126页 |
6.1 引言 | 第105-106页 |
6.2 单脉冲馈电网络的工作原理和系统要求 | 第106-110页 |
6.2.1 单脉冲测角的基本原理 | 第106-108页 |
6.2.2 单脉冲网络的系统要求 | 第108-110页 |
6.3 基片集成波导单脉冲馈电网络的设计 | 第110-123页 |
6.3.1 馈电网络的系统布局 | 第110-111页 |
6.3.2 基片集成波导电路参数与材料选择分析 | 第111-113页 |
6.3.3 核心器件的仿真分析与设计 | 第113-119页 |
6.3.4 单脉冲网络系统优化和仿真设计 | 第119-123页 |
6.4 基片集成波导单脉冲网络的实验测试 | 第123-125页 |
6.4.1 驻波和隔离测试 | 第124页 |
6.4.2 分端口幅度和相位测试 | 第124-125页 |
6.4.3 讨论和结论 | 第12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26-128页 |
7.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6-127页 |
7.2 后续工作与展望 | 第127-128页 |
致谢 | 第128-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42页 |
附录 | 第142-14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 第142-14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正在投稿的论文 | 第14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144-14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4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