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环境与发展论文

淮北市生态足迹现状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引言第11-17页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4页
    1.3 论文主要内容第14页
    1.4 论文主要框架第14-15页
    1.5 论文研究方法第15-17页
2 生态足迹理论第17-20页
    2.1 基本概念第17页
    2.2 基本原理第17-20页
        2.2.1 研究的步骤第17-18页
        2.2.2 计算方法第18-20页
3 淮北市生态足迹计算分析第20-51页
    3.1 淮北市概况第20-21页
    3.2 淮北市生态足迹现状分析第21-35页
        3.2.1 生态足迹的计算第21-31页
            3.2.1.1 计算的理论依据第21页
            3.2.1.2 生物资源消费账户的计算第21-24页
            3.2.1.3 建筑用地生态足迹的计算第24-25页
            3.2.1.4 化石能源用地生态足迹的计算第25-28页
            3.2.1.5 淮北市人均生态足迹现状分析第28-31页
        3.2.2 生态承载力的计算第31-34页
            3.2.2.1 计算的理论依据第31页
            3.2.2.2 生态承载力的计算结果第31-34页
        3.2.3 生态盈余/赤字的计算第34-35页
    3.3 淮北市生态足迹时间序列分析第35-51页
        3.3.1 淮北市2007-2013年人均生态足迹动态分析第35-41页
        3.3.2 淮北市2007-2013年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第41-45页
        3.3.3 生态盈余/赤字的时间序列分析(2007-2013年)第45-51页
4 淮北市生态足迹发展趋势预测第51-55页
    4.1 预测函数的确定第51-52页
    4.2 预测结果分析第52-55页
5 结论与建议第55-59页
    5.1 研究结论第55-57页
    5.2 相关治理措施建议第57页
    5.3 研究展望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附录 淮北市2007-2012年人均消费品生态足迹计算表第62-86页
致谢第86-87页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M2.5排放权交易产品的定价研究
下一篇:模拟酸雨对羟基磷灰石稳定化土壤镉/磷迁移及有效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