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前言 | 第8-16页 |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1.2.1 洪水资源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2 卤水增补开采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3 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页 |
1.4 论文主要工作量 | 第14-16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6-36页 |
2.1 自然地理 | 第16-21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6页 |
2.1.2 气象条件 | 第16-17页 |
2.1.3 区域水系分布 | 第17-19页 |
2.1.4 地形地貌 | 第19-21页 |
2.2 地质条件 | 第21-27页 |
2.2.1 地层信息 | 第21-26页 |
2.2.2 构造 | 第26-27页 |
2.3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7-35页 |
2.3.1 地下水赋存与分布 | 第27-28页 |
2.3.2 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岩组划分 | 第28-32页 |
2.3.3 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 | 第32-34页 |
2.3.4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 第34页 |
2.3.5 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 第34-35页 |
2.4 社会经济条件 | 第35-36页 |
3 盐湖开采模式创新技术研究与洪水资源化利用 | 第36-52页 |
3.1 盐湖矿区开采模式创新技术研究 | 第36-40页 |
3.1.1 现有开采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36-38页 |
3.1.2 技术方法 | 第38-40页 |
3.1.3 具体实施方法 | 第40页 |
3.2 洪水资源化利用 | 第40-52页 |
3.2.1 洪水资源化的自然条件 | 第40-41页 |
3.2.2 洪水资源化利用示范区水文地质条件 | 第41-49页 |
3.2.3 山前洪水补给模式 | 第49-52页 |
4 地下水流数值模拟 | 第52-72页 |
4.1 地下水流数值模型构建 | 第52页 |
4.2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 第52-54页 |
4.2.1 计算区范围 | 第52页 |
4.2.2 含水层概化 | 第52-54页 |
4.2.3 边界条件概化 | 第54页 |
4.3 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第54-67页 |
4.3.1 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第54-55页 |
4.3.2 模型的离散化处理 | 第55-57页 |
4.3.3 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 | 第57-62页 |
4.3.4 源汇项 | 第62-67页 |
4.4 模型的识别与验证 | 第67-72页 |
5 不同开采模式及洪水资源化利用类型对地下水的影响 | 第72-78页 |
5.1 水资源利用分析 | 第72-74页 |
5.1.1 钾盐矿区水资源利用分析 | 第72-73页 |
5.1.2 洪水资源化利用对地下水的影响 | 第73-74页 |
5.2 情景设计及地下水循环系统响应 | 第74-78页 |
5.2.1 情景一、钾盐矿开采深部承压水 | 第74-75页 |
5.2.2 情景二、山前洪水补给地下水 | 第75-7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结论 | 第78页 |
6.2 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个人简介 | 第84-86页 |
导师简介 | 第86-88页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