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油气储运机械设备论文--泵站(压缩机)设备论文

往复泵管道系统应力及振动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国内外管道振动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外管道应力分析现状第12-13页
        1.2.3 小结第13页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第13-15页
        1.3.1 研究目标第13页
        1.3.2 研究内容第13-15页
    1.4 技术路线第15-16页
第2章 往复泵管道系统应力及振动基本理论第16-35页
    2.1 往复泵活塞运动分析第16-17页
    2.2 往复泵流量特点第17-18页
    2.3 不平衡激振力的计算第18-24页
        2.3.1 压力脉动的计算第18-21页
        2.3.2 管道激振力的计算第21-23页
        2.3.3 激振频率及固有频率第23-24页
    2.4 管道应力分析基本理论第24-28页
        2.4.1 管道力学模型第24-27页
        2.4.2 管道应力分类第27-28页
        2.4.3 网格划分第28页
    2.5 管道结构的有限元算法第28-33页
        2.5.1 管道单元的划分第28-29页
        2.5.2 管道系统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第29-31页
        2.5.3 管道模态分析的有限元算法第31-32页
        2.5.4 管道振动分析的有限元算法第32-33页
    2.6 管道振动、应力校核规范第33-34页
        2.6.1 管道应力校核规范第33-34页
        2.6.2 管道振动校核规范第34页
    2.7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往复泵管道应力及振动分析数值模拟第35-44页
    3.1 管道应力分析软件第35-36页
        3.1.1 有限元软件对比第35页
        3.1.2 CAESAR Ⅱ软件简介第35-36页
        3.1.3 采用CAESAR Ⅱ软件应力分析的假设条件第36页
    3.2 简单管道模型概况第36-37页
    3.3 采用CAESAR Ⅱ软件流固耦合仿真步骤及实例分析第37-42页
        3.3.1 建立管道基础模型第38页
        3.3.2 建立约束模型第38-39页
        3.3.3 设置工况类型第39-40页
        3.3.4 谐波分析第40-42页
        3.3.5 输出结果第42页
    3.4 简单管道数值模拟结果第42-43页
    3.5 本章小节第43-44页
第4章 管道应力及振动测试现场实验第44-59页
    4.1 现场实验原理第44-46页
        4.1.1 实验内容描述第44-45页
        4.1.2 测点位置第45-46页
    4.2 实验设备第46-49页
        4.2.1 J-D系列柱塞式计量泵第46-47页
        4.2.2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第47页
        4.2.3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第47页
        4.2.4 LWGY系列涡轮流量传感器第47-48页
        4.2.5 压力传感器第48页
        4.2.6 TST3826F-L动静态应变测试分析系统第48-49页
        4.2.7 DH5920N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第49页
    4.3 实验参数及工况第49-51页
    4.4 实验结果第51页
    4.5 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第51-53页
    4.6 管道应力、振动影响因素分析第53-58页
        4.6.1 支撑约束的影响第53-54页
        4.6.2 弯管角度的影响第54-56页
        4.6.3 流量的影响第56-57页
        4.6.4 压力的影响第57-58页
    4.7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5章 FC联合站往复泵管道系统实例分析第59-98页
    5.1 工程背景第59-60页
    5.2 工程概况第60-63页
    5.3 泵管道系统应力分析约束模型第63-72页
        5.3.1 泵进出口管嘴第63-64页
        5.3.2 阀门、法兰第64-65页
        5.3.3 阀座第65页
        5.3.4 四向导向第65-66页
        5.3.5 土壤约束第66-72页
    5.4 管道应力分析第72-81页
        5.4.1 RP1单泵运行第74-77页
        5.4.2 RP1和RP2共同运行第77-81页
    5.5 管道模态(共振)分析第81-83页
    5.6 管道振动分析(振幅)第83-88页
        5.6.1 RP1单泵运行第84-85页
        5.6.2 RP1和RP2共同运行第85-88页
    5.7 往复泵管道应力及振动影响因素分析第88-94页
        5.7.1 流量第89页
        5.7.2 压力第89-90页
        5.7.3 支点地基沉降第90-92页
        5.7.4 原油密度第92页
        5.7.5 管道附件(压力表)第92-93页
        5.7.6 管道热应力第93-94页
    5.8 一种新的应力分布表示方式第94-96页
    5.9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第6章 FC联合站往复泵管道振动及应力降低措施第98-107页
    6.1 管道应力降低措施第98-102页
        6.1.1 弯管附近添加约束第99-101页
        6.1.2 改变弯管角度第101-102页
        6.1.3 应力降低措施结论第102页
    6.2 泵出口管道减振措施第102-106页
        6.2.1 防止机械共振第102-104页
        6.2.2 减小压力脉动第104-105页
        6.2.3 隔振第105-106页
    6.3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07-109页
    7.1 结论第107-108页
    7.2 展望第108-109页
致谢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4页
附录第114-11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岩石细观力学的裂缝闭合机理研究
下一篇:一种抗氯离子腐蚀的水性丙烯酸树脂涂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