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研究概述 | 第10-13页 |
1.2.1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简介 | 第10-11页 |
1.2.2 半导体光催化原理 | 第11-13页 |
1.3 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技术 | 第13-14页 |
1.3.1 光催化制氢原理 | 第13页 |
1.3.2 影响光催化析氢速率的因素和提高光催化制氢活性策略 | 第13-14页 |
1.4 半导体光催化材料 | 第14-15页 |
1.4.1 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分类 | 第14-15页 |
1.4.2 可见光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5页 |
1.5 纳米BiVO_4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1.5.1 BiVO_4的晶体结构 | 第15-17页 |
1.5.2 纳米BiVO_4在光催化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1.5.3 提高BiVO_4光催化活性的策略 | 第18-19页 |
1.6 等离子共振效应 | 第19-21页 |
1.6.1 等离子共振效应概述 | 第19-20页 |
1.6.2 具有SPR效应的金纳米材料合成方法 | 第20页 |
1.6.3 等离子共振效应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 | 第20-21页 |
1.7 课题的立项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1.7.1 课题的立题依据 | 第21-22页 |
1.7.2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2-24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 第24-33页 |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4-26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4-25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2.2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 第26-30页 |
2.2.1 X-射线衍射 | 第26页 |
2.2.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第26-27页 |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27-28页 |
2.2.4 稳态表面光电压谱 | 第28-29页 |
2.2.5 瞬态表面光电压谱 | 第29页 |
2.2.6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29-30页 |
2.3 电化学还原测试 | 第30页 |
2.4 光催化测试 | 第30-31页 |
2.5 羟基自由基测试 | 第31页 |
2.6 交流阻抗测试 | 第31-32页 |
2.7 原位红外测试 | 第32-33页 |
第3章 Ag-TiO_2复合对BiVO_4可见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33-55页 |
3.1 前言 | 第33-3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4-54页 |
3.3.1 Ag-TiO_2/BiVO_4纳米复合体的结构表征 | 第34-38页 |
3.3.2 光生电荷分离性质 | 第38-40页 |
3.3.3 可见光光催化活性 | 第40-43页 |
3.3.4 机制分析 | 第43-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SPR Au对TiO_2/BiVO_4二维复合体可见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55-74页 |
4.1 前言 | 第5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5-5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6-73页 |
4.3.1 Au-T/BV系列样品的结构表征 | 第56-58页 |
4.3.2 光生电荷分离性质 | 第58-63页 |
4.3.3 可见光光催化活性测试 | 第63-65页 |
4.3.4 机制分析 | 第65-7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