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1 钢管混凝土工作机理与特点 | 第10页 |
1.1.2 钢管混凝土发展与应用 | 第10-11页 |
1.1.3 钢管混凝土节点分类 | 第11-13页 |
1.2 钢管混凝土节点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穿透式钢管混凝土节点 | 第13-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本文所研究节点的构造形式 | 第17-19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节点板穿透式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试验研究 | 第21-57页 |
2.1 概述 | 第21页 |
2.2 试验方案 | 第21-35页 |
2.2.1 试验目的 | 第21页 |
2.2.2 节点试件设计 | 第21-25页 |
2.2.3 材性试验 | 第25-28页 |
2.2.4 试验装置 | 第28-29页 |
2.2.5 加载制度 | 第29-30页 |
2.2.6 测量内容及测点布置 | 第30-35页 |
2.2.7 节点失效判定 | 第35页 |
2.3 试验现象 | 第35-44页 |
2.3.1 试件SJ-1 试验现象 | 第35-37页 |
2.3.2 试件SJ-2 试验现象 | 第37-38页 |
2.3.3 试件SJ-3 试验现象 | 第38-40页 |
2.3.4 试件SJ-4 试验现象 | 第40-41页 |
2.3.5 试件SJ-5 试验现象 | 第41-43页 |
2.3.6 试验现象汇总 | 第43-44页 |
2.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4-56页 |
2.4.1 弯矩-转角(M-θ_r)关系 | 第44-46页 |
2.4.2 滞回曲线 | 第46-47页 |
2.4.3 耗能能力 | 第47-49页 |
2.4.4 骨架曲线 | 第49-50页 |
2.4.5 延性性能 | 第50-51页 |
2.4.6 刚度退化 | 第51-52页 |
2.4.7 应变分布 | 第52-5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三章 有限元模拟分析与试验验证 | 第57-68页 |
3.1 概述 | 第57页 |
3.2 有限元主要前处理过程 | 第57-62页 |
3.2.1 几何尺寸 | 第57页 |
3.2.2 材料本构模型 | 第57-60页 |
3.2.3 单元类型的选取 | 第60页 |
3.2.4 网格划分 | 第60-61页 |
3.2.5 接触分析 | 第61页 |
3.2.6 边界条件与加载方式 | 第61-62页 |
3.3 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结果对比 | 第62-66页 |
3.3.1 荷载-位移曲线对比 | 第62-64页 |
3.3.2 滞回曲线对比 | 第64-65页 |
3.3.3 破坏模式对比 | 第65-6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四章 节点板穿透式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参数分析 | 第68-76页 |
4.1 概述 | 第68页 |
4.2 若干影响因素分析 | 第68-75页 |
4.2.1 节点板厚度的影响 | 第68-69页 |
4.2.2 节点板形状的影响 | 第69-71页 |
4.2.3 节点板开孔、加肋条的影响 | 第71-72页 |
4.2.4 翼缘焊接长度的影响 | 第72-73页 |
4.2.5 钢梁翼缘加盖板、腹板加侧板的影响 | 第73-7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5.1 结论 | 第76页 |
5.2 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件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