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1.2.1 微地震监测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微地震信号初至提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3 微地震定位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联合小波变换和高阶统计量的微地震P波初至提取 | 第20-42页 |
2.1 P波初至提取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2.2 常用的P波初至拾取方法 | 第21-25页 |
2.2.1 STA/LTA方法 | 第21-23页 |
2.2.2 AIC初至拾取方法 | 第23-25页 |
2.3 联合小波变换和高阶统计量的微地震P波初至提取 | 第25-31页 |
2.3.1 小波变换基本原理 | 第25页 |
2.3.2 小波变换的特点 | 第25-26页 |
2.3.3 高阶统计量(HOS)的基本原理 | 第26-28页 |
2.3.4 基于高阶统计量的PAI-S/K方法 | 第28-29页 |
2.3.5 联合STA/LTA与高阶统计量的P波初至提取方法 | 第29页 |
2.3.6 联合小波变换和高阶统计量的微地震P波初至提取方法 | 第29-31页 |
2.4 衰减信号测试 | 第31-35页 |
2.4.1 对含有高斯信号的衰减信号的检测 | 第31-32页 |
2.4.2 对含有随机噪音的衰减信号的检测 | 第32-35页 |
2.5 雷克子波测试 | 第35-39页 |
2.5.1 对含有高斯噪音的模拟信号的检测 | 第35-37页 |
2.5.2 对含有随机噪音的模拟信号的检测 | 第37-39页 |
2.6 实际微地震信号试算 | 第39-41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微地震震源定位原理 | 第42-53页 |
3.1 微地震监测的力学理论基础 | 第42-43页 |
3.1.1 摩尔-库伦准则 | 第42-43页 |
3.1.2 断裂力学法则 | 第43页 |
3.2 微地震监测方式比较 | 第43-47页 |
3.2.1 井中监测 | 第44页 |
3.2.2 地面微地震观测 | 第44-46页 |
3.2.3 地面与井中联合观测的微地震监测方式 | 第46-47页 |
3.3 类天然地震方法 | 第47-50页 |
3.3.1 经典定位方法 | 第47-49页 |
3.3.2 同形波时差定位方法 | 第49-50页 |
3.4 类偏移定位方法 | 第50-51页 |
3.4.1 SET成像方法 | 第50-51页 |
3.4.2 绕射叠加成像方法 | 第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基于粒子群差分优化算法的微地震时差定位方法 | 第53-82页 |
4.1 微地震正演的基本原理 | 第53-54页 |
4.2 射线理论正演主要方法 | 第54-55页 |
4.3 迭代射线追踪 | 第55-58页 |
4.4 水力压裂微地震速度模型的确定 | 第58-64页 |
4.4.1 层状速度模型 | 第58-59页 |
4.4.2 近似速度组速度模型 | 第59-60页 |
4.4.3 近似速度模型的建立 | 第60-61页 |
4.4.4 近似速度模型的模型计算 | 第61-64页 |
4.5 非线性反演算法 | 第64-65页 |
4.5.1 粒子群(PSO)优化方法 | 第64页 |
4.5.2 差分进化(DE)算法 | 第64-65页 |
4.6 基于粒子群差分进化优化算法的微地震时差定位算法 | 第65-69页 |
4.6.1 微地震时差反演定位问题的数学描述 | 第66-67页 |
4.6.2 DEPSO反演方法 | 第67-68页 |
4.6.3 参数选择 | 第68-69页 |
4.6.4 微地震DEPSO定位算法步骤 | 第69页 |
4.7 理论模型测试 | 第69-75页 |
4.7.1 理论初至定位 | 第70-72页 |
4.7.2 扰动初至定位 | 第72-74页 |
4.7.3 速度误差的影响 | 第74-75页 |
4.8 实际资料试算 | 第75-81页 |
4.8.1 工区情况介绍 | 第75-77页 |
4.8.2 监测信号分析 | 第77页 |
4.8.3 定位结果分析 | 第77-81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五章 井地联合观测微地震逆时干涉定位 | 第82-98页 |
5.1 交错网格有限差分的基本原理 | 第82-84页 |
5.2 基于能量叠加准则的微地震定位方法 | 第84-86页 |
5.3 干涉成像条件 | 第86-87页 |
5.3.1 声波干涉成像 | 第86-87页 |
5.3.2 弹性波波干涉成像条件 | 第87页 |
5.3.3 微地震逆时干涉定位的步骤 | 第87页 |
5.4 模型试算 | 第87-97页 |
5.4.1 地面微地震逆时干涉定位与井地联合观测逆时干涉定位效果对比 | 第87-89页 |
5.4.2 井地联合观测逆时干涉定位模型试算 | 第89-9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结论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作者简介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