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 1.1 石墨烯的概述 | 第11-14页 |
| 1.1.1 石墨烯的结构及性质 | 第11-12页 |
| 1.1.2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 第12-13页 |
| 1.1.3 石墨烯应用 | 第13-14页 |
| 1.2 氧化石墨烯的概述 | 第14-20页 |
| 1.2.1 氧化石墨烯的结构及性质 | 第14-15页 |
| 1.2.2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 第15-18页 |
| 1.2.3 氧化石墨烯的应用 | 第18-20页 |
| 1.3 电磁场的概述 | 第20-27页 |
| 1.3.1 电磁场及其应用 | 第20-22页 |
| 1.3.2 交变电磁场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 第22-23页 |
| 1.3.3 电磁场的应用 | 第23-27页 |
| 第二章 电磁场辅助高锰酸钾氧化鳞片石墨 | 第27-37页 |
| 2.1 引言 | 第27-28页 |
| 2.2 实验试剂、仪器及表征手段 | 第28-29页 |
|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8-29页 |
| 2.2.2 实验表征手段 | 第29页 |
| 2.3 实验部分 | 第29-30页 |
| 2.3.1 电磁场辅助高锰酸钾氧化鳞片石墨 | 第29-30页 |
| 2.3.2 反应装置示意图 | 第30页 |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0-36页 |
| 2.4.1 温度及电磁场对反应的影响 | 第30-31页 |
| 2.4.2 感应线圈结构对反应的影响 | 第31-34页 |
| 2.4.3 高锰酸钾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34-36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石墨及氧化石墨烯的臭氧氧化反应 | 第37-53页 |
| 3.1 引言 | 第37-38页 |
| 3.2 实验试剂、仪器及表征手段 | 第38-39页 |
|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8-39页 |
| 3.2.2 实验表征手段 | 第39页 |
| 3.3 实验部分 | 第39-40页 |
| 3.3.1 电磁场辅助臭氧氧化鳞片石墨 | 第39页 |
| 3.3.2 氧化石墨的制备 | 第39-40页 |
| 3.3.3 氧化石墨烯的臭氧二次氧化处理 | 第40页 |
| 3.3.4 超级电容器性能评价 | 第40页 |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0-51页 |
| 3.4.1 电磁场辅助下鳞片石墨的臭氧化处理 | 第40-43页 |
| 3.4.2 GO的臭氧二次氧化处理 | 第43-50页 |
| 3.4.4 OGO-4的水热还原以及ROGO的电容性能研究 | 第50-51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四章 电磁场诱导下氧化石墨烯的形貌调控 | 第53-65页 |
| 4.1 引言 | 第53-54页 |
| 4.2 实验试剂、仪器及表征手段 | 第54-55页 |
|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54页 |
| 4.2.2 实验表征手段 | 第54-55页 |
| 4.3 实验部分 | 第55页 |
| 4.3.1 GO及RGO粉体的制备 | 第55页 |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5-63页 |
| 4.4.1 不同方式调控制备的不同形貌的氧化石墨烯 | 第55-57页 |
| 4.4.2 不同形貌氧化石墨烯的热还原 | 第57-61页 |
| 4.4.3 GO-ZP不同温度热还原及电容性能研究 | 第61-63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