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聚酯概述 | 第12-14页 |
1.1.1 PET 的应用及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1.2 PET 的发展展望 | 第13-14页 |
1.2 聚酯的改性 | 第14-16页 |
1.2.1 引言 | 第14页 |
1.2.2 共混改性法 | 第14-15页 |
1.2.3 共聚改性法 | 第15页 |
1.2.4 纳米无机物复合改性法 | 第15-16页 |
1.2.5 其他的 PET 改性法 | 第16页 |
1.3 支化聚酯的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1.3.1 支化聚酯的合成 | 第17-18页 |
1.3.2 支化聚酯的表征 | 第18页 |
1.3.3 支化对熔体流动性能的影响 | 第18-19页 |
1.3.4 支化对溶液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19页 |
1.3.5 支化对聚酯热机械性能的影响 | 第19-20页 |
1.4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4.1 课题意义 | 第20-21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支化 PET 的合成及表征 | 第22-37页 |
2.1 引言 | 第22-24页 |
2.1.1 聚合反应原理 | 第22-24页 |
2.1.2 聚合反应实验流程 | 第24页 |
2.2 实验 | 第24-27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24-25页 |
2.2.2 合成工艺 | 第25-26页 |
2.2.3 测试方法 | 第26-2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5页 |
2.3.1 缩聚温度的选择 | 第27页 |
2.3.2 组分对缩聚反应速度的影响 | 第27-28页 |
2.3.3 共聚酯的表征 | 第28-31页 |
2.3.4 热转变温度分析 | 第31-34页 |
2.3.5 热稳定性分析 | 第34-35页 |
2.3.6 熔体流动速率分析 | 第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3章 支化 PET 的结构流变学研究 | 第37-48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实验 | 第37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37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7页 |
3.2.3 测试方法 | 第3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6页 |
3.3.1 应变扫描 | 第37-39页 |
3.3.2 复数粘度对频率曲线图分析 | 第39-43页 |
3.3.3 储能模量对频率曲线图分析 | 第43-45页 |
3.3.4 损耗角对频率曲线图分析 | 第45-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支化 PET 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 第48-60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实验 | 第48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48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48页 |
4.2.3 测试方法 | 第4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8页 |
4.3.1 支化剂含量对共聚酯非等温结晶性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4.3.2 支化剂种类对共聚酯非等温结晶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4.3.3 降温速率对共聚酯非等温结晶性能的影响 | 第50-52页 |
4.3.4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 第52-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支化 PET 的流变性能研究 | 第60-69页 |
5.1 引言 | 第60页 |
5.2 实验 | 第60-61页 |
5.2.1 实验原料 | 第60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60-61页 |
5.2.3 测试方法 | 第61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1-68页 |
5.3.1 组分对共聚酯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61-62页 |
5.3.2 共聚酯的非牛顿指数 | 第62-63页 |
5.3.3 共聚酯的粘流活化能 | 第63-65页 |
5.3.4 组分含量对共聚酯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65-67页 |
5.3.5 温度对共聚酯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67-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6章 本文结论及展望 | 第69-71页 |
6.1 本文结论 | 第69-70页 |
6.2 今后的工作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