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研究--以云和师傅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0-13页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3-14页 |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4-26页 |
2.1 新型职业农民内涵 | 第14-17页 |
2.2 云和师傅发展现状 | 第17-20页 |
2.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2.4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21-26页 |
3 云和师傅培育现状调查 | 第26-43页 |
3.1 问卷及访谈提纲设计 | 第26-28页 |
3.2 样本的选择 | 第28页 |
3.3 调查实施 | 第28-29页 |
3.4 统计描述 | 第29-33页 |
3.5 不同类别云和师傅培育路径比较分析 | 第33-43页 |
3.5.1 培育内容的比较 | 第34-37页 |
3.5.2 培育方式的比较 | 第37页 |
3.5.3 培育层次的比较 | 第37-38页 |
3.5.4 培育主体的比较 | 第38-39页 |
3.5.5 培训机构效果的比较 | 第39-41页 |
3.5.6 授课老师偏好的比较 | 第41-42页 |
3.5.7 培育频率的比较 | 第42-43页 |
4 云和师傅培育路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43-51页 |
4.1 政府层面 | 第43-45页 |
4.1.1 政府层面的主要问题 | 第43-44页 |
4.1.1.1 培育体系不健全 | 第43页 |
4.1.1.2 资源分配不合理 | 第43-44页 |
4.1.1.3 激励机制不显效 | 第44页 |
4.1.2 政府层面的原因分析 | 第44-45页 |
4.1.2.1 经费投入不足 | 第44-45页 |
4.1.2.2 规划展望不够 | 第45页 |
4.1.2.3 宣传渠道不广 | 第45页 |
4.2 培训机构层面 | 第45-47页 |
4.2.1 培训机构层面的主要问题 | 第45-46页 |
4.2.1.1 培育内容针对性不强 | 第45-46页 |
4.2.1.2 培育方式灵活度不够 | 第46页 |
4.2.2 培训机构层面的原因分析 | 第46-47页 |
4.2.2.1 培育授课内容更新不及时 | 第46-47页 |
4.2.2.2 培育内容需求了解不充分 | 第47页 |
4.3 培育对象层面 | 第47-51页 |
4.3.1 培育对象层面的主要问题 | 第47-49页 |
4.3.1.1 综合素质偏低 | 第47-48页 |
4.3.1.2 队伍结构失衡 | 第48-49页 |
4.3.2 培育对象层面的原因分析 | 第49-51页 |
4.3.2.1 农村人口现代化程度不高 | 第49页 |
4.3.2.2 农村年轻劳动力流失严重 | 第49-51页 |
5 对策与建议 | 第51-57页 |
5.1 分类分层的体系建设 | 第51-53页 |
5.1.1 培育体系的构建 | 第51页 |
5.1.2 培育对象的遴选 | 第51-52页 |
5.1.3 类别与层级匹配 | 第52-53页 |
5.2 供需匹配的机制建设 | 第53-54页 |
5.2.1 需求的把握 | 第53页 |
5.2.2 供给的选择 | 第53页 |
5.2.3 机制的实现 | 第53页 |
5.2.4 运作的保障 | 第53-54页 |
5.3 师徒传承的队伍建设 | 第54-55页 |
5.3.1 内部“传帮带”建设 | 第54-55页 |
5.3.2 外部“传帮带”建设 | 第55页 |
5.4 三位一体的品牌建设 | 第55-57页 |
5.4.1 政府层面 | 第55-56页 |
5.4.2 培训机构层面 | 第56页 |
5.4.3 培育对象层面 | 第56-57页 |
6 小结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件一:访谈问卷一 | 第62-66页 |
附件二:访谈问卷二 | 第66-70页 |
附录三:云和师傅访谈要点归纳总结 | 第70页 |